感受兔年春節新變化

時間:2011-02-17 1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今天是元宵節。俗語説,過了元宵節,新年才算過完。如今新年快過完了,我們也來盤點盤點讀者們在今年春節看到的新變化吧。

  流行出了新樣式

  植入春晚臺詞 ◎太行飛鳥

  兔年春晚,在一陣鋪天蓋地的猜測、直播、褒貶中,已然近乎悄聲沉寂。但是,春晚上那些引領風尚的“流行語”,正悄然“流行”生活。正是:昔日春晚臺上語,飛入尋常百姓家。

  情人節,天生浪漫的女生,定會渴盼收到男友或丈夫的禮物,聽到愛意纏綿的表白。然而,多數男生特別是婚後男人,大都內向木訥、鮮愛浪漫。於是,羞于、苦於表達的我,便在玫瑰花卡片上,用一句“此處省略三個字”暗示“我愛你”,一句“此處省略N字”暗示美好回憶,一句“此處省略一萬字”暗示“愛你到永遠”。老婆也便心領神會、大綻笑顏,送上了“三個字”。

  春節團聚,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我們,深受擁擠之苦,老婆便吵著買房。可工薪階層、家底甚薄、房價高漲的現實,頗感吃力。於是便靜心坐下來,給老婆擺事實,苦心解釋:“房子不是我想買就能買”,只要我們攜手奮鬥,恩愛和睦,幸福定會來敲門;要知道“有房不是家,有愛才是家”,“有個好房子不如有個好妻子”。幾語贏得老婆理解,暫時歇了置房心。

  領導又在臺上,大講特講廉潔的大道理。聽了上百遍的老八股,令臺下昏昏欲睡。突然領導脫稿,繪聲繪色地講:“眼睛是黑的,心是紅的。可眼要是紅了,心就黑了!”千萬要對錢、權、色、利畏而遠之,否則一旦眼紅,便很容易心黑,害人害己。君不見大多落馬的高官,大都眼紅心黑、難以自拔,導致“經濟問題背後一般都有作風問題”,“作風問題背後一般都有經濟問題”。結果被老百姓“埋了起來”。請大家銘記“和諧社會講究的就是淡定!”臺下會心大笑,掌聲如雷。

  不願硬被拉著逛街,老婆卻説:“愛我你就陪陪我”,我暈!一看,她的裝束更是雷人:裏面長款羊絨衫垂過屁股,外面短款羽絨襖未齊腰間,身穿棉褲直接登上皮靴,一條非主流圖案圍巾隨性纏在脖頸。我不屑,老婆卻振振有詞:你懂什麼,“這是兔年服裝特點——混搭。”我無語。商場裏,在一男士服裝間停住,隨意瀏覽。老闆上前,指著另一顧客,極言服裝之好;顧客也隨聲附和,説是老主顧。我一時被整暈了,老婆拉我便走:“他當托比你有經驗。”原來如此。

  上班前大家閒侃。又見辦公室“一枝花”小趙,節日盛裝之下更顯動人;而不修邊幅的小張,卻是老一套固定裝束。兩人相比,惹來老韓調侃一逗:你看小趙,“眼睛帶電,電死一片,一看就知道是外面有人的”;再看小張,“臉太長,血供不上,一看就知道是外面有債的”。哄笑一片。笑過,話題又轉向假日麻將之戰,“將軍”們個個眉飛色舞。“一枝花”搶過話題:你們這些男人,怎麼就不學好?誰知常勝“將軍”老陳卻來了句:“男人不學壞,早晚被人踹。”“一枝花”也不示弱:老陳呀,“我看不起你”。笑作一團。

  侄子已到談婚論嫁年齡,大哥不禁為房子犯了難,可哪承想侄子卻在一旁不急不慌,淡淡一言:我“去找個不要房子的丈母娘”。我在一旁打趣:這想法倒不錯,可你就不怕你女朋友一大家子用板磚拍你。誰知侄子大笑:“所有人都用板磚砸我吧,那我就用這些板磚給她蓋房子。”哎,這90後呀!我故意逗他:侄子,你真是天才!大嫂早憋了氣:天才?“他比人才多個二。”這話説的!“嫂子,給力啊。”

  簡單一抓,便抓了一大把。相信,你身邊也正是流行語在飛。正是:春晚正“流行”,幽默正當時。

  聊天多了新話題

  孩子、電腦、部落格、財經 ◎袁岳

  回老家過年,吃飯喝酒那是例行的事情,尤其在我這樣的大家庭的成員,很多人家需要去看望與走動。好在我堅持一個原則,就是陪老媽,她走哪我去哪,減輕了很多爭議與矛盾。當然這不一定是我常規做事情的方式,但要按照常規大概我就整天沒影兒了。我反反常規,就可以有多點時間和九旬老媽説説話。有的時候,需要根據情況定新的原則。

  雖然在自己的家鄉,也發現有一些地方從沒去過,所以過年的時候我自己駕車,能走的地方儘量走走。比如我去看了我們本地最大的河流鬥龍港和海邊的鬥龍閘,也去看了久負盛名而今破敗的鬥龍莊園。上海的飛地四岔河地區也很久沒去了,這次也去轉了轉。

  除此以外,我發現現在的春節也有不少新內容:

  其一是各類朋友更關心孩子的事情。也許是孩子變得金貴,也許是更多的孩子走出去了,孩子話題現在真的是空前的熱。又因為很多家長平時不太鼓勵孩子社交,因此最後孩子職業壓力基本上成為家長的壓力,又成為其找關係托轉的重要內容。

  其二是網路話題。發現家家戶戶有了電腦、裝了網路,很多的鄉親知道了電腦遊戲與部落格,這是今年感到特別突出的。帶了一台手提電腦,本打算送給親戚家的孩子。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有了電腦。

  其三是社會議題的改變,過去大家做做小生意,説點家長裏短,現在有了很多新的話題,比如辦企業沒勞動力,這個在以前只是聽説誰家孩子找不到工作;比如誰誰誰放高利貸發了財,雖然其中不乏負面的故事,但能聽得出現在的人們能用更加靈活的手段融通資本,支援各項過去只能想想而已的事業;再比如以前的小學同學現在做了傳銷,等等。這類財經話題顯示了村莊在急劇開發中的新發展與新問題。

  其四是附近的河道裏突然有了很多船隊,且天天不絕。一是因附近大豐港區開發帶動,二是現在更多港口水利建設投入拉動。

  兔年春節,在看到的似乎緩慢的前進之外,能約略感覺這裡可能要發生一些大的變化。老人們也能自然地預期,現在的時代時時刻刻可能有變化。

  鄉村搶了新商機

  農家轎車多了 農民理財精了 ◎鄉村五月

  農家轎車

  正月初二回老家走親戚。

  在我不停催促下,愛人大包小包終於收拾停當。去車站的路上,我們猜測著車上人一定很多,況且是春運,票價一定不低。正説著,一輛黑色轎車“吱”的一聲,停在了身邊。一個年輕人探出頭來:“陳老師,回家吧,我送你。”我不當老師已有好多年,是誰呢?一番苦想,我記起來了,是當年我負責班級的搗蛋鬼黎平。沒想到今天出息了,當然,咱也不能小家子氣,我放下矜持,叫愛人和女兒上車。

  轎車風馳電掣向老家方向駛去。出乎意料,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上,行駛的客車上人並不多,倒是各種款式的轎車來來往往穿梭不斷。黎平告訴我,這些轎車不少都是鄉村人自己買的。這幾年,不少人外出經商打工開闊了眼界,賺到了錢,回來蓋起了小樓,買起了轎車。閒談中,他説,他和姐姐一起做絹花生意,自己還在鄭州、洛陽和西安等城市開了多家連鎖店,生意紅火著呢。

  臨別時,黎平説,陳老師,我打理了兩年的基金定投,收益還不錯。你在銀行裏資訊靈通,以後有了理想的理財産品,不要忘招呼一聲啊!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農村人的理財意識一點兒也不差。

  綠色食品

  中午吃飯時,女兒面對滿桌子的飯菜,大快朵頤,令我和愛人大為驚訝。女兒在家吃飯,是我們非常頭痛的事兒,她經常厭食,我們常常大費口舌,但效果不佳。女兒連連叫道,奶奶家的飯好吃。聽母親講,家裏的麵粉和大米都是自家地裏産的,沒有使用農藥,施的都是農家肥,加工時也沒有放添加劑什麼的,純粹的天然食品。不過,臘月間,山裏的東西價格漲了不少,主要是城裏人紛紛下鄉“淘寶”。本來20元一公斤的豬肉漲到了28元,羊肉、山藥、麵粉和木耳均有不同上漲。一個市內的客人一下子買了100公斤豬肉,還説,山裏的豬整天遊山逛水,身強體健,肉吃著香,他買回去送親戚朋友。

  青山綠水無價,綠色食品是寶。農産品賣個好價錢,無疑是利好消息。

  新奇玩具

  正月初三上午,我們來到姑姑家,沒有看見表弟。姑姑説,表弟上廟會做生意了。在我的印象裏,表弟是個十足的懶蟲,現在怎麼變了?姑姑説,兩年前,表弟隨一個親戚外出做生意,由於平時懶,經驗又少,賠了個一塌糊塗。表弟是個極愛面子的人,那年春節沒回來。經過近兩年的打磨,他積累了一定經驗,小賺了一筆,人也變勤快了。

  看看家裏也插不上手,我帶女兒去了大佛廟會。這裡,人山人海,大紅燈籠,各色氣球,味道誘人的風味小吃,把整個廟會裝點得熱熱鬧鬧。我們撥開一堵密不透風的人墻,見到了表弟。他在那兒賣一款名叫“神奇飛鳥”的玩具,一張花花綠綠的塑膠紙,幾根薄薄的竹片組合在一起,拿在手裏輕輕一擺弄,“竹鳥”就閃動著翅膀“飛”起來了,其原理酷似我們幼年玩的紙飛機。

  神奇飛鳥大受孩子們的青睞,應該是農村廟會集市最給力的玩具了。我問表弟賣了多少,他伸出兩個指頭,從初一到現在,總共賣了兩萬隻,純收入一萬多元。

  商機無處不在,付出就有收穫。表弟的兔年春節很給力!

  吹牛有了新資本

  組織樂隊唱紅歌 ◎阿簡

  舅舅愛吹牛,這一點,認識他的人都知道。

  舅舅當年作為一個城市小夥插隊下鄉,紮根農村而返城無望,妻子和四個女兒都是農業戶口。在城鎮戶口都供給不足的那個年代,這其實是一件挺悲慘的事情。我清楚地記得那些年舅舅來我家的樣子:穿著勞動布的工作服,左前襟上用紅油漆印著的“安全生産”已經斑駁;因為日子窮困愁苦,瘦得兩腮都深深地嘬進去,看著都讓人覺著不松心。可是他自己,卻貌似心態極好,多形式、多角度地説起在單位裏,他的電工技術如何讓領導賞識,同事又如何難以望其項背,連家屬院裏自種的胡蘿蔔,都比別人家的水靈、脆甜。

  改革開放初期,村裏辦了個針織加工廠,舅媽和大表妹被招工進去上班,加上責任田的收入,家裏的日子逐漸寬鬆起來。舅舅便開始吹呼有錢,尤其是到了城裏的親戚面前,那神色、那氣焰,跟宋丹丹在《昨天今天明天》裏扮演的白雲老太有一拼。只是舅舅的際遇,似乎比白雲同學還要坎坷一點,因為他家“有錢”的風聲傳出去沒多久,就被小偷光顧了兩回。我笑他這可真是吹牛上了稅,他心裏雖疼,卻嘴硬:“錢是王八蛋,丟了咱再賺!誰花不是花啊,權當咱扶貧了!”——明明是打掉了牙往肚裏咽,卻一副慷慨灑脫、江湖俠客的樣子,惹得我們笑了好半天。

  後來,四個女兒相繼長大成人,嫁的幾個女婿,據他説都是農工商涉獵頗廣的小開,小夫妻們夫唱婦隨,日子過得富足紅火,舅舅對此很開心,也很神氣。遇到拜年這樣需要興師動眾的重大事件,則格外有興頭兒,率領一眾閨女姑爺挨家團拜。在親戚們禮送出門的時候,找準時機特別“不經意”地交代一句:“是我説的,人多,開個大車去!”言外之意這部“五菱”絕不是最好的,另外還有N輛坐騎在家儲備著等他調度,儼然一個沙場點兵的統領。

  去年,舅舅家所在的村鎮徵地拆遷,老兩口除了換得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單元房之外,舅媽和嫁出去的表妹們,還各得了十幾萬元的補償金。加上以往的積蓄,奔了小康又退休在家的舅舅,“物質極大豐富”了起來。

  今年過節去看他,舅舅言語中的興奮點已然轉移,轉向了“文化生活”層面——每天一大早,就去小區廣場上“閃亮登場”,跟一幫集體拆遷過來的老哥們一起唱紅歌。他時常貌似謙虛地避開自我,顧左右而言他地誇讚自發組織的樂隊伴奏多麼精良、裏三層外三層的粉絲多麼熱捧,可是兜兜轉轉地一圈説下來,最後的中心思想總無外乎一個落腳點:他是整場歌會裏人氣最高的大腕兒。我們笑他一把年紀了,還這麼愛顯擺得瑟出風頭,他卻煞有介事地説:“不是顯擺,咱這是推動小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呢!”

  末了這一句雖然有點浮誇,但仔細想想,確是最接近事實的話了,它甚至是舅舅歷來的人生階段裏,唯一沒有“大吹”的一個概括性陳述句。“悠著點悠著點哈——小吹怡情,大吹傷氣”,我嘴上雖逗他,心裏卻著實替老爺子高興:辛苦大半輩子,總算熬出了頭。祝福他,帶著大腕兒的感覺好好唱吧!好好地歡喜,好好地滿足,好好地安享這一份不用吹噓、蓋都蓋不住的幸福晚年。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