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年兔年春節:努力讓幸福更長久一些

時間:2011-02-10 13:03   來源:遼沈晚報

  上班了,這個春節就接近了尾聲。兔年的新開始,也讓我們有了新的期盼:家人更健康、並能常回家看看;工作更順利、並能有尊嚴地活著;心情更舒暢、並能帶給他人快樂……

  雖然春節期間,大部分人完全休息,從一年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單純地享受春節帶來的團圓、喜慶氣氛,但新聞依舊每天發生,從不間斷。

  全國各地的火災再次引發鞭炮是否禁放的爭議;微博發起挽救被拐兒童的全國溫情接力;28年溜索橫跨怒江為兩岸村民解除病痛的雲南鄉村醫生鄧前堆感動眾人……

  兔年來了,那些有關安全,有關親情,有關傳統,甚至有關爭議的討論,其實初衷都是一樣的——雖然春節時間有限,我們要努力讓幸福更長久一些。

  關鍵詞:鞭炮

  放還是不放?怎麼放?

  幾乎每到春節,關於煙花爆竹是否應禁放都會成為一個話題,一個關乎民俗和陋習、喜慶與安全之間相互博弈的命題。

  在博弈未分勝負之前,總有一些數字讓人心疼:公安部消防局消息,2月2日零點到2月3日上午8點,全國共發生火災5945起,直接財産損失1300余萬元,燃放煙花爆竹不當是導致火災發生的主要因素。

  3日零時發生在瀋陽皇朝萬鑫國際大廈的火災,雖然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採取強制措施,但慘痛的事實已成定局,損失已無法挽回。

  大約始於1993年前後的全國禁放鞭炮,到2007年左右的相繼解禁。順應民意及民俗可謂寬容,但這把雙刃劍帶來了歡樂氣氛和年味兒,也帶來了火災和空氣污染。

  顯然各地政府意識到了雙刃劍的弊端:指定煙花爆竹的經銷點、燃放區域,通過媒體、社區等渠道宣傳燃放常識等。接下來就是在現行的燃放規定中,公民及單位能嚴格遵守文明燃放,控制污染,防止火災;相關部門監管到位,加大宣傳力度。

  當人們把個人享樂的權利與對公共安全的責任放在一起理解,才能讓這種博弈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此處,一個字都不能省略。

  關鍵詞:微博

  發還是不發?怎麼發?

  以往過年,接到的拜年祝福集中在短信、電話、信件及登門拜訪,而今年千萬網友在微博上互道新春祝福,已經讓微博拜年成為最新潮的拜年方式。通過微博曬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對春晚節目的評價、親人來訪的介紹,統統進行“過年直播”,更有微博徵集全國各地年夜飯特色菜式、各地過年風俗。

  不光是拜年,各地政府及公安部門的微博也成為發佈公共資訊的平臺。一時間,從去年開始風行的微博,在春節期間再次成為最潮、最火、最低碳的溝通方式。

  而在眾多的微博資訊中,“解救乞討兒童”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個,自“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開展以來,引發數萬名網友關注,各界知名人士支援響應,多個慈善基金尋求合作,以求建立數據庫和培訓志願者,網友上街調查拍照,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也在微博上予以支援,並聯繫地方警方關注。

  雖然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樣的自發行動,缺少嚴謹的程式和專業人士,有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此事件的關注。

  截至昨日,已有被拐兒童回到父母身邊。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歌手韓紅在微博上開始了相關提案的準備工作。顯然,人們在意的是行動,讓親情回歸,讓親人重逢。

  關鍵詞:春晚

  變還是不變?怎麼變?

  在春節,有人選擇留在家裏看春晚,有人選擇外出旅行散心情。

  和吃餃子一樣,大年三十兒看春晚也是常規動作。和前一年王菲、小虎隊等回歸的懷舊情結不同,今年春晚最具亮點的也許就是草根明星的亮相。

  近日新華社就發表文章三問央視春晚:二十九年了,你“變”了沒有?這也許也是欣賞水準不斷提高的百姓疑問。

  春晚總導演陳臨春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大的框架結構暫時仍不會變,要下功夫的還是在內容上。”而他眼中最大的亮色也許就是“旭日陽剛”、“西單女孩”等草根明星的出現,甚至目前旭日陽剛的選票超過了趙本山的小品。

  而對魔術的揭秘、流行語的活學活用等依舊是網友們樂此不疲的話題。説一千道一萬,還是對春晚的愛,對生活的愛。希望生活更美好,也希望春晚更好看。

  有不少遊客選擇旅行度過自己的春節,不過也有個別鬧心的。農曆大年初三(2月5日),來自安徽的張氏夫婦懷疑因不願被強迫購物,被女導遊林如蓉指罵為狗,發生打鬥,其間三人都報稱被打受傷,三人7日在法庭上均不認罪,同意簽下保守行為的承諾,即自己擔保不再犯同類罪行。

  這是恐嚇、辱罵、怒斥,香港導遊逼內地遊客購物的“李巧珍事件”平息不久後,再次出現的類似事件。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正構思加強規管旅遊業界的措施,稍後會向立法會提交意見。同樣,該反思的還有導遊和遊客。

  關鍵詞:溫情

  讓默默奉獻的人不心寒

  鄧前堆被人們稱為“索道醫生”,作為雲南省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他28年溜索橫跨怒江為兩岸村民解除病痛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

  處在大山深處的那裏百姓如果得了病,想要去醫院治療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以鄧前堆負責的拉馬底村為例,村民散落在怒江兩岸的5座大山之中,全部走下來需要近一週的時間。為了能給村民們看病,這兒的鄉村醫生們就擔負起了走村入戶的職責。

  在福貢縣,和鄧前堆一樣需要爬山跨江的鄉村醫生還有145名,他們擔負著全縣近9萬名群眾的醫療。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交通不便。

  28年,陪伴鄧前堆的不但有藥和針,還有過溜索的滑輪和繩子。從江的這一頭滑到那一頭,要經過120多米,而鄧前堆距離江面只有30米,稍有閃失就會墜入怒江……28年如一日,鄧前堆的堅持換來的是兩岸百姓的健康。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雲南省把宣傳先進典型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儘快幫助鄧前堆實現“希望村子裏修一條能通車的橋”的樸實心願。目前,交通部和雲南省已決定共同出資,建設拉馬底村農用車吊橋。這樣溫情的故事就該有一個更加溫情的結局,讓奉獻的人心不寒。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