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年節話拜年

時間:2011-01-26 09: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漫畫:袁昕

  開欄的話

  春節將至,“拜年”、“兔年快樂”的字句和聲音,很快就會又一次鋪天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和耳畔。今年春節咋拜年?這雖然是節日裏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但卻又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真琢磨的問題,因為人們似乎早已在習以為常中忽略了它背後的意義。

  拜年方式的發展和人們對其認識評價的變化,折射出什麼?回家、團聚、年夜飯、壓歲錢在節慶文化乃至傳統文化中還能扮演什麼角色?年俗背後的文化內涵該如何傳承弘揚?本報今起開設《從拜年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報道,依託光明網的調查,請專家和大家一道聊聊“年”字背後的話題與故事,敬請關注。

  中國人最重要的年節將近,光明日報和光明網重提拜年這個話題,很有意義。承繼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年節是個大題目。

  中國的年節都與節令相關

  中國與歐美的節日有一點是大不一樣的。他們的節日如聖誕、復活、萬聖、感恩都和禱神有關,而我們的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都與節令相關。這與不同特質的文化起源密切相關。老祖宗強調“人天合一”、順應自然、重視人倫的文化基因,就是通過年節風俗代代傳承,並遠播海外,影響周邊的。過節之“節”,更是一年物候之“節點”,也形成了天時、人倫互動的好時機。這些文化基因,也早已編就于我們特有的生活“程式”,深植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密碼當中了。

  《説文解字》釋“年”,是“谷熟也”。五穀皆熟則為“有年”。至於現在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圈的時間作為“一年”的概念,似乎還是後起之義。華夏文明建立在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基礎之上,那麼借寒冬將盡、春日將來之際,慶賀一年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正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義,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安排了。

  年節禮儀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符號

  66%的網友認為短信拜年通常是轉發或群發的,形式化,並非真正情感的傳達;34%的人認為短信通過幽默或溫馨的文字傳遞祝福,便於增進感情。81.9%的網友認為,與短信、電話拜年相比,串門拜年更能增進感情;18.1%的人則認為耗費時間和精力,短信、電話拜年也能達到同樣效果。這個調查結果説明,大多數人還是希望保留傳統的親情和友情的表達方式。

  我們中國文化中,圍繞“過年”,形成了一套漸進的程式規範。從臘月初八開始進入“編碼”,二十三日起緊鑼密鼓,除夕夜由核心家庭,漸至鄰里、親友,擴散到鄉里社區、整個社會。元宵“鬧”盡,方告結束。在中國,年節觀念禮儀最富於標誌性和代表意義,其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符號和人文關懷。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