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處處春 天府添新篇

時間:2011-02-21 08:52   來源:四川線上-四川日報

  ——本報“新春走基層”採訪活動綜述

  這個兔年春節,我們在路上。

  從1月下旬至2月17日,本報派出“新春走基層”29個採訪小分隊分赴省內各市州,深入地震災區,貼近百姓生活,真切感受“兔年風景處處春”。

  歷時20多天的“新春走基層”採訪活動,本報記者認真傾聽,生動記錄,通過“民生溫暖”、“災區過年”、“記者回家鄉”、“高地脈動”等窗口,新家、新生活、新圖景在筆下一一展現。讓讀者看到地震災區重新站起來的力量,看到透過兔年新春折射出的民生進步,更看到“兩個加快”給全省各地帶來的喜人變化。

  新房新家新日子 災區新貌動人心

  這是震後的第三個春節。震後,記者年年春節都到地震災區,但今年感覺又有不同。

  安居,是民生之本。如今,百萬災區群眾都已在兔年新春到來之前搬進新居。難忘臘月二十九晚上,北川新縣城裏鍋莊跳起來,咂酒喝起來,讓人激動滿懷的除了熱鬧的開城儀式,還有那動人的萬家燈火。

  去年春節記者到北川時,新縣城還是一片繁忙的大工地,新房的模樣還在紙上。時光如梭,不到365日,嶄新的房捨已矗立眼前,7397戶居民拿到新房鑰匙:“今年春節,我們在自己的新居裏過!”

  新家開啟美好生活。行走綿陽、德陽、汶川等地,到處都是漂亮房子,街道整齊,響亮的鞭炮、紅紅的燈籠和春聯更添喜慶色彩。老百姓言辭間洋溢著激情與信心。

  嶄新的什邡紅白鎮上,有了新家的老百姓開始忙生活,忙生産。雷興成夫婦倆過年也沒閒著,他們忙著籌劃新年擴大養殖規模,帶領紅白鎮老百姓共同養雞致富。

  汶川映秀鎮張家坪村,71歲的老人蔣益富一家本是村裏生活最困難的一戶,可一家五口硬是靠積攢每人每月500元的國家補助,在全村率先還清了2萬元重建貸款。“政府給我們創造了好條件,我們自己要爭氣。”老人的坦然笑容讓人心生敬意。

  “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建起了新房子,還要靠自己去掙票子!”震後重生的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村民承包小魚塘,發展養殖業,開辦農家樂,日子越過越滋潤。

  “親歷現場,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重建速度之快,體會到老百姓積極向上的精氣神!”走基層的記者們一路收穫著驚喜。

  城鄉處處展新貌 回鄉創業成熱詞

  是什麼讓年年回鄉的記者,看到家鄉的山、水、城卻怦然心動?放眼全省,隨著我省“兩個加快”的推進,隨著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開展,各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在渠縣,渠江旁邊修起了3公里長的濱河路,一棟棟電梯公寓拔地而起,街道乾淨整潔。在綿竹,在馬尾河兩岸霓虹燈的映照下,這座從巨大災難中涅槃重生的城市顯得璀璨奪目。

  面對家鄉的變化,“興奮”與“自豪”是走基層的記者們報道中用得最多的字眼:“家鄉的興旺發展,用再多的感嘆詞也不夠!”

  居住環境好了,老百姓盼著生活更殷實,産業更興旺。

  看南充,南部縣在縣城北環路規劃修建了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住進新居的人們,個個腳步輕快,笑容滿面。看西昌,通過“三房”改造工程,大箐鄉白廟村從落後鄉村變身成為濃郁彝族風情的農家新村,家家戶戶搞起特色農家樂……良好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者都願意“回來試一試”——回鄉,成了這個春節的熱詞。

  生産紅火精神旺 開局之年氣象新

  “火熱的生活是我們的報道源泉。在廠礦、工地和碼頭港口,節日期間加班加點的工作場面實在很給力!”第一次不在家過年的年輕記者,説出了新春走基層記者的共同感受。

  2011年,“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省迎來跨越發展的新契機。兔年春節,建設者們加緊施工,抓緊生産,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步伐從未停歇。

  在成都高新西區富士康項目建設現場,近百台塔吊始終忙碌,建設工人正在奮力加快項目建設,春節無休,晝夜不停。

  正月初六,春節長假最後一天。樂山港進港大道施工現場已是熱火朝天。

  西南山區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高速鐵路——成渝客運專線,春節不停工,年後施工更火熱。成南高速、綿遂高速,記者一路走訪,見證樞紐建設工地的火熱場景。建設者們把“年”搬到施工第一線過,力爭今年四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00公里。

  開局之年氣象新。我們滿懷信心開啟天府新篇章。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