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村“走古事” 雨中狂歡鬧元宵

時間:2011-02-18 09: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連城2月17日電 題:客家山村“走古事” 雨中狂歡鬧元宵

  中新社記者 詹托榮

  中國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如期而至,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各種傳統習俗紛紛上演。被稱作“山村狂歡節”的客家“走古事”民俗,也在“客家祖地”閩西連城縣的一個客家山村裏盛大登場。

  17日,記者來到福建連城縣羅坊鄉的客家山村,探訪村民冒雨狂歡的“走古事”景象。

  元宵節的羅坊鄉春雨濛濛,寒風刺骨。12時30分許,幾名小夥突然從人群中竄出,跳入福建省級文物“雲龍橋”前冰冷的清岩河中,小夥們將身子潑濕,並向兩岸的圍觀民眾潑水。不少圍觀者來不及躲閃,衣鞋被河水潑濕,卻仍笑逐顏開,且不時向小夥們吶喊助威。

  “嗵!嗵!嗵!”隨著三聲神銃的巨響,100多名壯漢抬起七棚“古事”(棚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臺),緊跟開道小夥們身後,蜂擁下水。雨越下越大,抬夫們在當地民眾和海內外遊客的圍觀中,一個個精神振奮,呼喊著,奔跑著,開始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競走。

  以往,七棚“古事”下河,抬夫們都你爭我搶,爭先恐後,以爭取跑到最前面,圖個“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好兆頭。而當天,由於下雨,七棚“古事”則被抬夫們手拉手連在一起,奮力朝前狂奔。

  “古事”所到之處,河水四濺,抬夫們不顧天寒水凍、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緒高昂。每個“古事”棚上的2個男童在奔跑中左右搖晃,驚險萬分,卻也搖曳多姿,膽大的飄飄欲仙,膽小的花容失色。河兩岸、橋上下的數萬人撐著各式雨傘,隊伍極其壯觀,他們的吶喊聲、喝彩聲此起彼伏。眼前的一幕幕,猶如是在山谷間、河兩旁開起“山村萬人大派對”。

  七棚“古事”下水約15分鐘後,在人潮簇擁中上岸,結束了一年一度的客家“走古事”活動。在下水前,七棚“古事”已在當地多個村莊競走,緊隨“古事”其後的有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十備鼓樂隊,一路鳴銃,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煙花。遠道而來的客人在主人的帶領下,隨隊伍而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最終在清岩河兩岸圍觀。

  做了十幾年抬夫的羅胡升向記者介紹説,“走古事”是一種傳統的客家風俗,就是將小孩裝扮成古代的官員,然後站在一個木欄上,人們抬著遊行的一個客家儀式。連城羅坊的“走古事”除了在岸上走,還在水裏遊,這是為了紀念祖先不遠萬里跋山涉水、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由中原遷徙而來,而抬夫更要奮勇爭先,用以展現先祖奮勇拼搏、力爭上游的創業精神和教育、激勵後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古事”的兩名男童都在10歲左右,按戲曲裝扮,化粧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臺上,成兩個層次。轎臺由木柱鑲成方形框架,四週飾上精美的畫屏,用兩根轎桿來扛,每棚約20名壯漢抬著,競走遊行。

  “古事”棚約有400斤重,因為競走激烈,要三班輪替,所以一棚古事要有66名個人來抬,而這些小夥子也是從房族內挑選出來的。“走古事”著中于“走”,一共要走五輪,直到小夥子們筋疲力盡。實際上,“走古事”雖名為走,卻儼然就是一種接力賽跑,粗獷剽悍,演繹了中原的古老民風。(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