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軼事典故

時間:2010-04-08 14:04   來源:台灣網整理

  神話傳説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説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關於黃帝的傳説: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説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于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併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藥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涂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雙方的戰士鬥英勇無畏,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挂。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其他傳説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周),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初二,黃帝出生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尤,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孫。為上古時帝王。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傳説有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斗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懷胎24個月後,生下一個小兒,這小兒就是後來的黃帝。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説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後來他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瞭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有蚩尤兄弟81人,號稱是神帶的後裔。這81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含五穀,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製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徵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歷經15旬後,也未能打敗蚩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後,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群,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於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後,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佈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後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後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天下女魃于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屍葬于四處,使之不得完屍。


  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于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於是黃帝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發明瞭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黃帝還依浮葉飄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髮明瞭車輔,便利了交通。黃雍父發明瞭春,黃帝接著又令人製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紀日,以子丑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如此又有時空觀念。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説,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裏鳴叫是保長。鳳凰一齣,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天老回答説,這是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遊于河洛之間,沉璧于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著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黃帝跪接過來。只見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説有個叫廣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廣成子説:"自你治理天下後,雲氣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則凋。日月光輝,越發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值得我和你談論至道呢?"黃帝回來後,就不再理問政事。自建了一個小屋,裏邊置上一張席子,一個人在那裏反省了3個月。而後又到廣成子那裏去問道。當時廣成子頭朝南躺著,黃帝跪著膝行到他跟前,問他如何才得長生。廣成子蹶然而起説;"此問甚好!"接著就告訴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粧形,無搖粧精,方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長生。"説完,廣成子給了他一卷《自然經》。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而後,回到縉雲堂修煉,他採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鬚飄垂來迎黃帝進入仙境。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升而去。有幾個小臣,也想隨他升仙,便匆忙間抓住了龍須。結果龍須斷了,這些小臣又墜落到地上。據説龍須草便是那些龍須變的。"

 

  黃帝與妃室傳説
  

  嫘祖
  

  相傳有一個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園養蠶時,碰到黃帝。黃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著一件金色彩衣,閃著輕柔、溫和的黃光,地面上堆著一堆蠶繭。黃帝就問少女身上穿的是什麼,少女就説了植桑養蠶、抽絲織綢的道理。黃帝聽後,想起人們還在過著夏披樹葉、冬穿獸皮,一年四季衣不蔽體的生活,感覺到這是一項大的發明,能讓人民穿衣禦寒。他就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讓她向百官和百姓傳授育桑養蠶的技術。這位少女就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當時黃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嫫母
  

  黃帝封嫘祖為正妃之後,嫘祖就組織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養蠶織絲。但很快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蠶養了很多,繭也産了不少,但抽絲和織帛卻有了困難。就在這時,群女中有一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發明瞭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黃帝得知後,對此項發明大加讚賞,讓她給眾人傳授技藝。後來在嫘祖的撮合下,黃帝娶了這位醜女,作為次妃,這位次妃被後人尊稱為嫫母。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