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帝故里

時間:2010-04-08 13:46   來源:台灣網整理

 

黃帝故里——河南新鄭

 

  關於黃帝籍貫,絕大多數古代文獻記載黃帝故里在有熊(今河南新鄭),也有個別觀點主張“崑崙説”、“天水説”、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姬水説”和“壽丘説”。後面的幾種觀點,早已經被學術界一一駁倒。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山東曲阜人孔安國為了提高他家鄉的知名度,謊稱黃帝生於壽丘,受其誤導,西晉學者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附和了一下,當時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謐的錯誤。孔安國篡改歷史嚴重,其觀點也早已經被歷代史學家用如山的鐵證駁倒,經其染指的書也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從春秋時期起,鄭國名相子産就曾帶領民眾登具茨山祭拜黃帝,戰國時期魏國的正史《竹書紀年》對黃帝故里在新鄭有明確記載。對於黃帝故里在新鄭,歷代文獻記載很多,新鄭的古跡也很多。特別是十幾年前發現的“具茨山天書”和“具茨山岩畫”等遠古時期遺址,進一步肯定了新鄭的黃帝故里地位。學術界早已對此達成共識。


  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有較多的古代文獻都可以佐證,並且有20多處黃帝時期的歷史遺跡可以佐證。新鄭黃帝故里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唯一的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新鄭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
  

  最早的記載是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麼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説:“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説:“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説:“新鄭縣,漢舊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鄭國之地。”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説:“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1986-1993年版《漢語大辭典》説:“有熊,古地名,傳説黃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不僅歷代史書這樣記載,明代至民國年間的《大明一統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開封府志》、《新鄭縣誌》都一致記載新鄭古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劉文饒的《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以上歷代文獻、地方誌和碑刻,告訴我們,從戰國的《竹書紀年》至今,一致記述新鄭古代為“有熊”。當代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在《始祖山中華聖地建設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説:“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新鄭這個地方的傳説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説從文獻上來看,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墟’和作為‘少典氏之國’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經《史記》和《史記三家注》等書記載下來,應該説兩千年左右的時間裏沒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來懷疑這一點。”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佔地面積100余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他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曆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週建有楹聯回廊,挂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黃帝故里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