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2007望星空——兩大事件標誌我國向天文強國邁進

  時間:2007-12-11 08:1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12月10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並傳回清晰的月面圖,與此同時,我國天文學家奔赴南極為在冰穹A建立天文觀測站而努力……2007年即將結束,當我們抬頭仰望璀璨的星空時,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正向天文強國不斷邁進。

  2007年11月7日,在嫦娥一號衛星第三次近月制動成功,順利進入工作軌道之後,作為衛星設計研製單位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隆重的歡慶儀式,歡迎參加嫦娥一號衛星飛行任務的科技人員凱旋。“嫦娥一號”成功發射並傳回清晰的月面圖,與此同時,我國天文學家奔赴南極為在冰穹A建立天文觀測站而努力……2007年即將結束,當我們抬頭仰望璀璨的星空時,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正向天文強國不斷邁進。 新華社發

  “可上九天攬月”一直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奔月而去,11月26日上午,“嫦娥一號”傳回了清晰的月面圖,這標誌著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大功告成,中國人幾千年的美麗夢想成為現實。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太之後,“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成為我國航太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成功的背後,是中國航太史上多個第一:第一個進入月球軌道的航太器;第一次把天文測量手段納入到航太測控系統中來的航太器;第一次突破原有天文事後觀測模式的航太器;第一次全面實現國際聯網合作……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説,有了如此傲人的航太技術作為基礎,我國的天文研究肯定會步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三院八三五八所研究員、航太技術專家尹懷勤認為,“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雖然僅是中國探月工程邁出的第一步,但它標誌著我國航太活動已拓展到深空探測研究領域,因而意義重大。

  王思潮表示,繞月探測工程通過研究月球地形地貌、物質和元素含量的分佈、月壤特性、地月空間環境,將深化我們對月球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將會進一步促進月球科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太陽系演化學、空間天文學等的創新和發展。

  美國CNN網站在11月27日發表題為“中國在太空裏壯志淩雲”的文章:“……這只是中國空間計劃的一小步,最終中國有可能建立自己的軌道空間站,在月球建立基地並且和俄羅斯聯合探索火星……”

  在舉國為“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歡欣鼓舞的同時,中國“雪龍號”南極科考船正在奔赴南極冰穹A的路上,船上的兩名天文學家將為在那裏建設中國天文觀測站而努力。

  2007年11月28日,澳大利亞弗裏曼特爾港的一艘拖船在助推“雪龍”號停靠碼頭。 2007年11月28日,經過15天、4500多海裏的航行,我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抵達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弗裏曼特爾港,在這裡補給三天。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還有一小部分物資和隊員在這裡上船。新華社發

  由於南極冰穹A是地面上最佳的天文觀測站址之一,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均已提出放置望遠鏡計劃;歐洲南方天文臺近期已組織隊伍準備進入南極的望遠鏡計劃;美國的國立光學天文臺、大學、研究機構,澳大利亞的天文臺和大學也積極主動與中國合作在冰穹A開展天文工作。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我國天文觀測水準將步入世界先進行列。”王思潮表示,“這對我國天文研究來説,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

  “由於此前的出色工作,我國在南極冰穹A今後的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合作中將取得主動,並起主導作用,其他國家如果在南極冰穹A上放置望遠鏡,要與中國協商、合作。” 赴南極參與建站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朱鎮熹説。

  另一位奔赴南極的天文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旭表示,在這樣的國際合作中,我們可以與其他各國共用最新天文觀測數據,參與最前沿的天文觀測研究。

  隨著我國科學家在天文領域不斷取得可喜成績,關心天文、懂天文的人越來越多,一些青少年已經開始主動學習天文課程,這將為我國成為天文強國打下牢固的基礎。

  記者在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書店看到,天文類的書籍非常熱銷,而且購買者以青少年居多。北京天文館業務辦公室主任寇文介紹,現在北京四中已經開設了一週兩節的天文學選修課,學生們報名都很積極。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長蘇宜表示,天文教育不僅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創造性,開發他們的心智,更重要的是通過天文教育活動,增強他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操和胸懷。

  近段時間以來,“嫦娥一號”傳回的月圖引起網上熱烈討論。“這麼多人關注説明我國天文學的群眾基礎比以前厚實多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天文學事業,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成為天文強國。”王思潮説。

 
編輯:陽艷萍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