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規模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精神體係卻很完善,有祈求神、聖保佑的關帝廟(又稱大廟),求子的娘娘廟和為長輩送終升天的五道廟,構成了全村的精神空間體係,以倫理教化和神靈崇拜維係全村發展。
祈求神、聖保佑的大廟
大廟是集倫理教化、祈雨祭天、轉燈遊廟等多種活動于一身的綜合性公共活動場所。全村性的集體活動、儀式多在大廟舉行。大廟的建築等級也是全村中最高的,有高大的臺基和全村獨一無二的檐廊,便于在院中主持大型儀式和活動。
大廟還是村中重要的倫理教化場所,通過全村性集體活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明確的道德的規范和行為準則。大廟中供奉的 |
 | 關帝就是倫理價值的楷模;忠孝節烈、神勇武威、為國捐軀、生為人傑、死亦鬼雄。此外,關羽崇拜在民間特別是在農民中有很大影響。不僅求雨有賴于關帝,百姓祈求生育、消災除病、家庭和睦等方面都有求于關帝,特別是關羽還被人們奉之為發財、致富、招財進寶的保護神。
祈求生子的娘娘廟
 |
人們對于生育現象還處于神秘和無知的狀態時,他們總以為有神靈支配著生育,因而他們普遍供奉及祈禱生子的神有“送子觀音”、“碧霞元君”等等,民間俗稱“娘娘”。家家婦女都要到娘娘廟祈子,祈求生育平安,祈求子女平安。 |
當為長輩送終升天的五道廟
五道廟是晚輩為長輩亡靈到陰間報道的敬孝場所,這種儀式表現了一種道德態度,使生者感到對于死者的責任和懷念。爨底下村的五道廟純粹是一個禮儀性的場所,內部空間極其狹小,就像一幢縮微房舍,它位于全村最主要的交通節點處,從已毀的痕跡看,廟的內部空間還不足一人高,主要供喪者家屬為亡靈燒紙錢用,屆時周圍還有隨行樂隊為死者奏哀樂。這種追悼、祭祀的禮儀加重了對死者的愛,生者和死者之間的聯係便保存下來,使文化的延續與傳統的安全得到重要的助力。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