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冰雪服飾

  時間:2008-01-22 17:26    來源:     
 
 

  人體溫度一般都保持在36.5℃左右,如果降至31℃以下,就會失去知覺,26℃以下則會造成死亡。所以衣服的主要功能就在於保溫。由於大自然有四季之分,衣服也就有了春、夏、秋、冬裝之分。

  冬裝是不是冰雪服飾呢?如果是,冰雪服飾的界定與討論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不是,冰雪服飾是指什麼呢?

  冰雪服飾的涵義

  大自然的氣溫變化無常,各地又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比如我國春城昆明,冬季最低氣溫一般平均在8℃左右,而哈爾濱冬季最低氣溫一般平均在-25℃以下。這樣,同樣的季節,由於所處緯度不一樣,冬季服飾一般也不一樣,隨著緯度的差異愈大,服飾的差異也愈大。可見,人們的服飾一般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季節,另一個是緯度。

  由於前面我們界定了冰雪自然環境就是指在北緯41℃以北的冬季自然環境。所以,可以給出冰雪服飾的涵義。

  所謂冰雪服飾就是人們在冰雪自然環境下所穿戴的衣服、鞋帽的總稱。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們身體冬季保溫的需要。

  服飾保溫能力,有科學界定,既衣著指數(克洛)。英文名稱叫Clo,是英語單詞“衣服”(Cloths)的前三個字母。一個克洛是衣服表裏溫差為0.18℃時,每一平方米麵積上1小時通過1千卡熱量的隔熱水準。相當在室內氣溫為21℃,風速在3米/秒以下,相對濕度為50%的情況下,靜坐的人所需要的衣服厚度(隔熱量)。

  我國冬季一月份,長江以南地區大約需要3-4克洛,關內地區大約需要4-5克洛,吉林以北地區大約需要6-7克洛。如果按1克洛需要穿0.64釐米厚的衣服來計算,生活在冰雪自然環境下的人們,需要穿4.5釐米厚左右的衣服。

  有人把地球上從赤道到極地分為七個衣著帶。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在-20℃至-10℃的寒溫帶氣候是四層衣著帶。而極地寒冷氣候一般衣著已不能滿足需要,需特別製作。
這樣,我們可以從比較科學的角度,給出冰雪服飾的定義:
所謂冰雪服飾就是衣著指數在6克洛以上,適應于4層衣著帶的具有冰雪符號,又適應于冰雪自然環境的服飾。

 
編輯: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