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借兩岸旅遊聯誼東風 與臺灣旅遊共謀發展

  時間:2008-01-22 17:19    來源:旅遊新聞網     
 
 

  杜傳東指出,哈爾濱和臺灣氣候差異大,哈爾濱包括黑龍江的旅遊市場並沒有全部向臺灣展開,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宣傳力度不夠,臺灣民眾對哈爾濱的了解很少。杜傳東説:“這次會議我們以‘合作與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它辦成一個海峽兩岸旅行商交流的大會,增進友誼的大會。活動將儘量邀請臺灣旅遊界的朋友們來哈爾濱,同時還將邀請1000多家國內旅行社來參加會議。”

  在2006年海峽兩岸旅遊業聯誼會期間,哈爾濱市旅遊局將邀請臺灣的客人考察哈爾濱的冰雪旅遊,明年2月份哈爾濱正好有冰雪大世界、冰燈博覽會、雪雕博覽會、綵燈大世界等等冬季旅遊産品,依照哈爾濱的氣候來看,都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景觀。同時,哈爾濱市旅遊局還想邀請臺灣旅遊業者考察哈爾濱周邊的旅遊産品,比如中央大街索非亞教堂,東北虎林園,金元文化,還有太陽島俄羅斯風情小鎮,以及五大連池,與此同時,哈爾濱市旅遊局還將製作哈爾濱夏季旅遊的風光片、宣傳冊讓臺灣的旅行商帶走,回去推介哈爾濱的夏季旅遊産品。

  一提到哈爾濱,給人的印象就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到哈爾濱旅遊就是賞雪、滑雪、玩雪,杜傳東説:“除了冬季旅遊外,哈爾濱的夏季同樣精彩,夏季到哈爾濱旅遊也別有一片新天地。”

  杜傳東介紹,哈爾濱夏季的旅遊産品很豐富。首先,夏天到哈爾濱可以體會歐陸風情,哈爾濱城市的發展是隨著對外開放,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而不斷地興旺、發展起來的。19世紀初的時候哈爾濱就有300多家國外商埠,有17萬海外僑民住在哈爾濱,現在很多有代表當時各國風情的建築物留下來。哈爾濱還有30多座教堂,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教別,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代的風格。比如猶太人,19世紀初有3萬多猶太人移居到哈爾濱,當時哈爾濱有猶太醫院、學校、教堂、商店等等,類似這樣的建築物,都作為歷史的遺存保留下來,我們現在把它們統稱為歐陸風情文化。

  同時夏季到哈爾濱可以參加森林旅遊。哈爾濱周邊有10多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這些森林公園不同於南方的森林公園,南方的森林公園是窈窕淑女型,而哈爾濱的森林非常粗獷、大氣,帶有原始風光的味道,有蒸汽機小火車穿梭于森林之中,有紅松、白樺林等很多珍貴的樹種,都是只有北方才有的,在臺灣看不到。

  此外夏季到哈爾濱旅遊可以參加漂流。就是利用哈爾濱周邊的河流、水庫進行水上漂流活動。哈爾濱的水上漂流活動豐富多彩,有溫柔型的,比如巴蘭河的漂流,那裏水流平緩,適合談情説愛、交流感情,也可以在水上細細欣賞兩岸的自然風光,朋友之間相互嘻水打鬧;有刺激型的,比如響水河的漂流,那裏的水流速快,適合勇於探險的年輕人。在哈爾濱周邊有不同類型的漂流場所12個,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

  還有哈爾濱夏季適合休閒度假旅遊。太陽島經過三期的改造,已經形成了10多個景區,分別有不同的風格。比如金沙灘可以游泳,松鼠島可以觀賞上千隻不同形態的小松鼠,日本園裏有代表日本特色的小景觀,都非常適合休閒度假旅遊。哈爾濱周邊有10多座大型水庫,比如龍風山水庫、二龍山水庫,在那裏可以游泳、可以垂釣、可以登山、可以漂流。五大連池也是休閒度假遊的好去處,五大連池是一個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地貌世界罕見,而且它的礦泉水可以治病,在那裏可以天天水療,泡溫泉、洗冷泉,還有礦泉泥治療,對常見的疾病和保健都有效。

  杜傳東説:“夏季的哈爾濱有別於我國南方的城市,哈爾濱夏季旅遊産品對臺灣旅遊市場更有開發的意義,哈爾濱的夏季就像哈爾濱的人一樣大氣、粗獷、仗義,希望臺灣的朋友,包括以往冬天來過的老朋友,能夠抽時間夏季到哈爾濱看看,夏季到哈爾濱旅遊,一定會給你的人生留下難忘的記憶”。

  據杜傳東介紹,今年到哈爾濱的臺灣遊客僅3萬多人,臺灣遊客佔入境遊客總量的1/7左右,創造外匯收入1千多萬美元,佔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7,僅僅與往年持平,“對於這個狀況,我們很不滿意,明年要下大力氣與臺灣旅遊界合作。”

  杜傳東説,根據以往的經驗,兩岸旅遊業聯誼會在哪舉行,都會幫助當地臺灣客源的增長。2006年海峽兩岸旅遊業聯誼會2月14日在哈爾濱舉行行,是個很好的機會,哈爾濱市旅遊局將儘量把冬、夏兩季的産品推薦給旅行商。哈爾濱市旅遊局還在籌劃“請進來”、“走出去”宣傳方針,一方面,哈爾濱市旅遊局將組織哈爾濱旅遊業者去臺灣,親自為臺灣的民眾介紹哈爾濱,另一方面,邀請臺灣的媒體、旅遊業的朋友來哈爾濱,用記者的妙筆、鏡頭收錄哈爾濱,介紹哈爾濱的美景;請旅行社的朋友來考察,開發更多符合臺灣民眾需要的線路,向臺灣市場推薦。

  杜傳東表示:“哈爾濱人非常歡迎臺灣的媒體朋友、旅遊業者2月份來哈爾濱參加聯誼會,哈爾濱人已經在住宿、餐飲、交通、導遊等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我們的臺灣客人,參加聯誼活動,共敘友情,共謀發展。”

 
編輯: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