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業者北京旅展搶商機
中國臺灣網 | 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賀函賀電 | 嘉賓講話 | 論壇簡介 | 現場掠影 | 媒體報道 | 學院概況
字號:
中共關注兩岸升高對臺研究

  時間:2006-05-18 19:16    來源:     
 
 

  【中央日報 中央社.北京訊】  20060430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任以來,中共方面不但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手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對臺研究上,也呈現新形式,逐漸形成北、中、南三大研究基地。

  此間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在對臺研究上,過去中共方面曾有南北派之分。籠統而言,北派是指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為核心的各種官方及民間機構;南方則以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為主。

  早期由于福建省比較接近臺灣,廈大臺研所是中國大陸民間對臺研究的重要智囊,出了不少知名學者專家如陳孔立及范希周(已去世)等。

  但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上任後,廈大臺研所的地位卻似乎沉寂下來。期間,上海在研究對臺問題上變得相對突出,已故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汪道涵,是個中的佼佼者。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江澤民時代的這種態勢似乎正在變化。最近的一些跡象顯示,廈大在研究臺灣問題上重新受到重視。

  譬如,廈大臺研所于二○○四年四月初升格為研究院。在中國大陸,研究院的地位肯定高于研究所,廈大臺研所的地位獲得提升,背後反映出北京高層的某些意向。

  事實上,據說是胡錦濤人馬的盧展工于二○○四年擔任福建省長後(現為福建省委書記),福建又恢復了其在七、八十年代對臺統戰上所擁有的重要地位。盧展工為促進福建及兩岸經濟發展而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近來再度引起了中共中央高度關注。

  去年十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它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寫進了「兩岸關係」部分。

  分析人士指出,與此同時,北京在對臺研究上的地位還是那麼受重視。除了社科院外,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逐漸成為當地較重要的民間對臺研究機構。

  聯大臺研院前身是研究所,二○○五年四月才升格為研究院,由專精于研究臺灣民主進步黨的徐博東擔任院長;而該院聘請的顧問和客座教授,幾乎囊括了北京知名的臺灣問題專家,包括唐樹備、李家泉、王建民、辛旗、許世銓及郭震遠等。

  此外,該院也聘請了上海及臺灣的學者專家擔任客座教授。

  最近,聯大臺研院為慶祝該院成立一周年,舉行了第一屆北京「臺研論壇」,邀請兩岸、香港及澳門數十位學者專家與會。期間,聯大臺研院再邀聘一批與會的臺、港學者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包括在港居住、與臺灣關係密切的江素惠和石齊平等。

  分析人士說,聯大臺研院這樣做,顯然是要擴大對臺研究,並要廣納海外人士的意見。盡管它的重要性還是無法與官方的社科院相比,但已發展成為北京民間對臺研究機構的重心。

  至于上海,分析人士說,當地的對臺研究工作並未因為江澤民下臺及汪道涵的去世而有所改變,且擁有一批相當熟悉臺灣事務的學者專家。

  綜合而言,分析人士認為,在胡錦濤上任以後,中共在對臺研究工作上已形成北、中、南三大版塊。

 

稿件來源:北京聯合大學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