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農作習俗

時間:2011-07-06 10:57   來源:台灣網 
  走人戶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 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肉、 點心、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 款待。 春倌説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 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 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 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説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 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説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于四川各 地。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 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係。

  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于四川和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于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一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伙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 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裏,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一定收入。

  辦出師酒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徵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 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説此些 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隔代同姓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于犍為縣羅城、定文、壽保等鄉鎮。這一帶張 姓和吳姓中,保留著隔代同姓的習俗。為了使香火不斷,便採取了隔代 同姓的辦法。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