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古代元宵節堪稱情人節"曾上演真實版"偷菜"

  時間:2011-02-17 09:25    來源:新華網     
 
 

  民俗專家:中國古代元宵節堪稱“情人節” 曾上演真實版“偷菜”

20世紀80年代常見的年畫《牛郎織女》

  新華網濟南2月15日專電(記者 鄭茜)17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觀舞獅、逛燈會、猜燈謎是人們熟悉的節日活動。民俗專家介紹,在中國古代,元宵節還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約燈下”的浪漫節日,一些地區至今仍保有“偷菜傳情”的元宵節習俗。

  山東省民俗學會秘書長張士閃說,在古代,男女日常交往極度受限,女子不能隨便邁出家門,但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女子可以走上街頭賞花燈、猜燈謎。趁著美好月色,許多青年男女借觀燈相識、相悅、相愛,頗有一見鐘情的感覺。

  “古代描寫元宵佳節的詩詞中,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樣的喜悅,也有‘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的感傷。”張士閃說。許多古代文人都在元宵節這天賦詩作詞、寄托情愫。因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不少詩詞即以“元宵”“上元”為題。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熱衷開網絡農場互相“偷菜”,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遼金時期,真實版偷菜早已風靡男女老少。當時,正月十五是“放偷節”,盡管平時偷盜被嚴令禁止並要依法論罪,這天的偷盜卻不會被治罪--不過一般只能空手去別人的菜地偷摘一把青菜而已。

  在古代,漢族人還有在元宵節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習俗。至今,在貴州省黃平一帶的苗族中仍保留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傳情的習俗。這天,姑娘們會去偷非本族人家異性的青菜,希望能“偷”得一段好姻緣。

  張士閃認為,元宵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中國古代版的“情人節”,是在高度壓抑之下青年男女難得的表達感情的機會。盡管其中既有一見鐘情的喜悅,也有失之交臂的悲傷,但是代表了古代男女對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和向往。

 
編輯:劉瑩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