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傳統文化底蘊厚 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有特殊優勢

時間:2010-06-12 10:16   來源:中國網

  北京的傳統文化底蘊豐厚,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資源,在兩岸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京臺文化交流意義重大

  大陸各地蘊藏著豐富的對臺交流潛能,各地對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充滿信心,正在逐步開發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與地域特色,努力尋求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發展。

  相對於大陸其他地區,北京在加強兩岸文化大交流、大合作中具有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其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城,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傳統文化輝煌燦爛。利用各種方式與途徑讓臺灣民眾了解北京的傳統文化,從文化角度密切京臺兩地的合作與往來,可以使臺灣民眾了解北京,進而培養對整個大陸文化的興趣。《周易》中説“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也是無窮的。以文化這根永遠剪不斷的紐帶聯繫兩岸人民,特別是令臺灣民眾在耳濡目染的文化暖流中軟化長期以來形成的偏見硬殼,激發臺灣民眾對文化中國的自豪感與凝聚力,從而切實貫徹胡總書記建設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指示。

  其二,北京的政治身份使之對臺灣的影響較之其他地方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一定意義上,北京即代表著大陸,或者説北京是大陸的縮影。歷史上很多臺灣人到北京,都是奔著祖國文化來的。從康熙年間到清末,曾有500多臺灣學子來京參加科舉應試,30多人考上了進士;五四運動前後大批臺灣學子到北京,是為了汲取新文學的營養,追求科學民主的新風;日本投降後,不少臺灣青年到北京求學,也是以祖國五千年文化傳統為榮,深懷憧憬之心。如今在兩岸關係邁上和平發展的軌道後,北京仍具有象徵大陸的意涵。一位臺灣網友紀錄在大陸浮光掠影的印象,他的文章題目是:“我眼底的大陸:在北京到處逛逛”。顯然,他在北京的見聞被作為整個大陸印象的論述依據。實際上,據調查,很多已經來過大陸的臺灣民眾,大多想通過到北京參訪、旅游來了解大陸的狀況。到了北京,無處不在的中華傳統文化便會給他們留下印象,點點滴滴的衣食住行細節讓他們認識北京,感受北京文化。與臺灣朋友交流可以感受到,很多人一談及到過北京,儼然已知整個大陸;而那些還未來過北京的,都表示很嚮往去北京。臺灣的一位周女士從事兩岸青年學生交流多年,每年寒暑假都組織臺灣高校的學生到大陸來參訪,今年寒假組織的這次參訪海報便是:你“北京”了沒?據説海報發出後,學生報名十分踴躍。可見北京在臺灣民眾中獨具魅力,而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就讀北京便是明證。

  兩岸本著共同弘揚、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精神,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以更加務實的態度,促進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向前邁進,不僅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有利於構建兩岸文化交流新格局,增進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而且有利於兩岸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共同繁榮。這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説,利用傳統文化加強京臺交流的交流遠遠超過了文化交流本身的意義。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