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盤王節風情遊

時間:2010-08-12 13:20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其始祖盤王(盤瓠)的盛大節日。瑤族是一個多族係的民族,本無全民族統一的節日。1984年8月,各地瑤族代表匯集廣西南寧,共同商討全民族統一的節日事宜,大家一致贊成以“勉”族係的祭祀節日跳盤王(或稱為盤王)為基礎,加以發展成為盤王節,並確定每年農曆十月十六(盤王誕日)舉行。1985年農曆十月十六,全國各地的瑤族代表和民間藝人云集廣西南寧,以聯歡會的方式,歡度了瑤族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節日——盤王節。

  盤王節是由“跳盤王”發展而來的。“跳”即舞之意,跳盤王是指人們載歌載舞以謝盤王的恩德,娛悅盤王,並祈盤王保祐子孫平安。關於跳盤王的來歷,瑤族民間幾乎家喻戶曉。相傳遠古時有個皇帝叫高辛王,養有一隻瑤族崇奉為“盤王”的本民族始祖。盤王節起源於對始祖的祭祀。據盤瑤民間傳説,古時評王與高皇久戰,難決勝負。評王召集群臣宣佈,誰能獲得高皇首級,將予以重賞,並招為駙馬。諸將無人敢應徵,惟獨瑤族始祖盤護挺身而出,機智勇敢,渡過大海,提取了高皇的首級,為國立功。評王招其為附馬,並封其為會稽王。盤王與三公主相親相愛,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後來盤王不幸被羚羊抵下山崖身亡。其兒女們捕捉羚羊,以羊皮製成長鼓,擊鼓歌舞,吊祭盤王。大化等地布努瑤傳説,始祖藍公助評王打敗高皇,當了駙馬,傳下藍、蒙、羅、韋等姓瑤人後代,後藍公被羚羊所害。他的兒女們為報父仇,歷經12年追逐才將羚羊捕殺,故每隔12年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藍公始祖活動。

  節日期間,瑤族人民殺雞宰鴨,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匯集一起,首先祭祀盤王,唱盤王歌,跳起黃泥鼓舞和長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頌先祖英勇奮鬥精神。其次,歡慶豐收,酬謝盤王,盡情歡樂。與此同時,男女青年則開展對歌活動,抓住良機擇意中人。有的地方還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請戲班子唱戲等。

  盤王節的歌唱舞蹈活動,以唱盤王歌和跳長鼓舞為主。《盤王歌》是在會歌堂中形成的史詩,亦是一部膾炙人口的瑤族詩歌總集。現在《盤王歌》抄本有二十四路、三十二路和三十六路三種,每一路都有三千多行以上,總數共達到萬行之多,篇幅浩長,內容豐富,涉及到創業、遷徙、耕山、狩獵、愛情、婚姻等方面。唱一部《盤王歌》,須七天七夜方能唱完。屆時,由1—3對盛裝打扮的未婚男女青年,在師公或歌手指導下唱《盤王歌》。師公助手則依歌跳起長鼓舞,表演盤王創業故事。其舞蹈可分為“盤王舞”、“兵將舞”、“刀舞”、“三元舞”等,其中以“盤王舞”最具特色。伴著長鼓聲,舞者時而翻騰,時而旋轉,時而跳躍,舞蹈動作大多是模倣勞動的動作,如開荒、播種、造林、伐木、狩獵等內容,動作粗獷大方,節奏複雜多變。 整個場面氣氛熱烈,給人一種山野般粗獷、奔放的感覺。跳“盤王舞”時,舞場四週懸挂盤王神像及“國泰民安”、“萬代興隆”等標語條幅。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