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紙包雞

時間:2010-08-12 18:30   來源:廣西特産網

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

  採用純正三黃雞,切件調味後,以玉扣紙包裹,用花生油浸炸而成。因此氣味芳香,鮮嫩甘美,製作工藝獨特,名揚海內外。梧州紙包雞相傳已有近百年曆史,始創於民國初期的梧州官辦酒樓環翠樓廚師官良之手。起初,紙包雞僅限于款待達官貴人,後來名酒家粵西樓老闆重金聘請了該廚師官良。自此,紙包雞佳肴遂為民間百姓所品嘗,日漸揚名于桂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地。1985年,梧州紙包雞被選拍入《中國一絕》風情電視紀錄片。

  梧州紙包雞距今已有70多年的烹制歷史,當年,廣西梧州北山腳下有一處環境幽雅的園林—— 同園。這園林深處有家專為豪門享樂聚會的“翠環樓”,掌廚的是一位桂林籍黃姓師傅。他發現 食客們對雞的炒、蒸、煎、炸等各種食法已厭膩。為了招徠買賣,他經過冥思苦想做出一道紙炸 雞。這種炸雞選料考究,製作精細。選用一公斤重的地道“三黃雞”,宰殺煺毛後,吊幹水分, 只取雞腿和翼翅四件,薄刀是花,用薑汁、蒜蓉、香麻油、白糖、汾酒,加入廣西特産八角和陳 皮、草果、大小茴香、紅谷米、五香粉、古月粉配成調料。雞塊浸料後用炸過的“玉口紙”包成 荷葉狀,立即落鍋以武火炸至紙包雞浮上,油麵呈棕褐色,雞塊金黃,滾油不入內,味汁不外瀉, 席上當眾解開,香飄滿堂。從此,梧州同園“翠環樓”紙包雞的名聲日漸大振。 1923年,黃師傅手下一名叫宮華的徒弟從“翠環樓”轉到“西樓”掌廚。他按照黃師傅的做法 烹制紙包雞上市,並在刀工、技藝、火候等方面進行改進,除頭、頸、腳以外,整個雞都切成梳 形塊用上,無論大小宴席,皆作為第一道菜上席,博得兩廣食客的好評。

  原料:

  小母雞1隻(1~1.25千克),薑汁10克,白糖200克,精製醬油500克,玉扣紙數張,五香粉少許,味精少許,黃酒50克,白酒100克,花生油1千克。

  制法:

  將小母雞(即未生過蛋的,當地稱項雞)宰殺後,去頭去腳去翅膀,破膛取出內臟,沖洗潔凈,切成重約50克的小塊,在每塊的一面輕輕剞出梳子花刀,將玉扣紙裁成25釐米左右見方塊20張,放入150度的生油鍋內略炸,撈出備用;將醬油、糖、白酒及適量薑汁、味精、胡椒粉、五香粉放在一起攪勻成醬料。然後將雞塊放入醬料內腌漬十多分鐘取出,每塊抹上一點薑汁,用炸過的玉扣紙包成長方塊,要包嚴實,勿使透氣。將鍋放大火上,下花生油燒至180~200度時,放入包好的雞塊炸至浮上油麵,而不發焦,原汁不流出,即撈出裝盤,打開紙包食用。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