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黑衣壯

時間:2010-08-12 13:02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其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質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

  壯族是廣西那坡縣的主要民族,遍佈全境,按自稱和語言劃分有12個族群之多,如布壯、布央、布峒、布農、布稅、布依、布路布省、布決、布擁、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壯稱為黑衣壯,總人口51800多人,佔當地壯族總數33%。黑衣壯以黑色為美,以黑色作為族群的標記。

  黑衣壯居住高度集中,有相當多的村落全部是黑衣壯,有的落90%都是黑衣壯。黑衣壯的高度聚居是歷史的必然,它是黑衣壯長期社會變遷的結果。黑衣壯多數居住在大石山區,以農耕為生。以種植玉米、小麥、紅薯、豆類為主,居住木瓦結構的房屋。儘管生活並不十分富裕,但是他們勤勞、節儉、家庭關係和諧、社會安定。

  黑衣壯以崇尚黑色與其歷史文化有關。相傳古時候,黑衣壯遭到了外族入侵,其首領儂老發帶兵抵抗,不幸受傷,在退入密林中隱蔽時,儂老發發現一片青綠的野生藍靛,他隨手摘來藍靛葉,搗爛敷在傷口上,果然消腫止痛,傷口很快癒合了。儂老發帶兵重上戰場,擊退了敵人,保衛了自己的家園。於是,儂老發便令族人移植野藍靛,用藍靛染衣,本族人一律穿藍靛染制的黑色服裝,作為族群標記,沿襲至今。“黑衣壯”也因此而得名。

  千百年來,這支以黑為美的壯家人在那坡縣的大石山裏繁育生息,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當地人稱他們為“黑衣壯”服飾文化在傳統的藍靛染織業已銷聲匿跡的今天,那坡黑衣壯地區還保持著古老的染織技術。走進黑衣壯寨,家家戶戶有藍靛染缸,曬臺上涼曬著用藍靛染制的黑布,村寨裏散發著濃郁的藍靛香味,令人感觸到濃烈的藍靛染織文化氛圍。

  在黑衣壯寨,男子穿的是蓋大襟上衣,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頭上纏一條黑布頭帕,腰間季一條紅布或紅綢以驅趕鬼邪,有威武的氣概。女子則穿右蓋大襟和葫蘆狀矮腳圓領的緊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腰係黑布大圍裙,頭戴黑布大頭帕,折成三角頭飾。其衣邊、衣角、袖口、裙邊、皆鑲以紅布或黃布條,頭帕的四角皆用綠絲線繡上三角形紋飾。頭髮插上龍頭形的銀飾,頸項上戴銀鏈,銀項圈,手戴銀手鐲,耳戴銀耳環。銀飾品在黑色服飾中閃耀,樸素中有玲瓏之美,表現出黑衣壯獨特的審美觀。

  婚姻文化

  黑衣壯至今嚴格執行族內婚制,但絕對禁止近親結婚。其主要原因是格守祖先傳統遺制,為了保持族群純“黑”的純正傳統。千百年來,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環境,也是其族內婚長期存在的原因。迄今為止,黑衣壯青年男女多喜歡在本屯本村找對象。青年男女雖然可以通過歌圩等場合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徵得父母的同意,要經過媒聘、定命、納幣等一系列禮儀。

  婚禮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禮在夜間進行,新娘出家門時,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門。新娘出門後,不得回頭看娘遙荒芡?走。否則,被視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過門入洞房後,對送入洞房的飯菜,只能象徵性的吃一點點。至午夜雞叫頭遍時,新娘必須悄悄的和伴娘返回娘家(無論路途多遠)。此後,每個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幫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後,新娘又返回娘家與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市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懷孕將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來,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處。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