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新網]臺灣退役中將時隔61年柳州“圓夢”

時間:2010-08-20 11: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柳州8月19日電 題:臺灣退役中將時隔61年柳州“圓夢”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臺灣退役中將周蓉生一直有個心願:有朝一日到廣西柳州,看看他曾就讀半載、位於“彎塘路44號”的龍城小學。

  19日,他借參加“情係八桂——中華文化聯誼行”活動之機,故地重回,得嘗夙願。時隔已是61年。

  午休時間,外面陽光正烈。周蓉生按照與記者的約定,乘車來到柳州市文惠路。記憶中的那棵大榕樹猶在,位於路中央,依然蔥郁、充滿生機。

  只是,龍城小學今安在?一甲子時光飛逝,已然蹤跡難覓。在《柳州日報》記者的多方“考證”和幫助下,總算確定了位置。該小學舊址,離柳侯祠頗近,現在已面目全非,院內建有數座樓房,門口挂著“柳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導團辦公室”等多個牌子。

  “1949年,正值內戰,為躲避戰亂,我和母親從南京輾轉來到柳州,曾在龍城小學上了半年學。當時,我也就8、9歲。儘管此地已沒有當年的影子,但至少到了舊址,知道它如今的模樣。”周蓉生如是説。

  據周先生介紹,他的母親叫朱玉華,是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親妹妹。父親也是一個軍人,到臺灣後官至少將。

  現年70歲、鬢髮已白的周蓉生説,歲月不留情。人生充滿波折及機緣。有不少人甚至活不了61歲,他是幸運的。而父親在兩岸開放交流前去世,至死未能回江蘇老家探親,留下一大遺憾。

  説話間,過來一個打傘的路人。他主動與周蓉生攀談起龍城小學的“前世今生”。此人叫馮國光,50多歲。據他介紹,他的妹妹曾在此就讀。新中國成立後,“文革”期間,這裡曾改名羅池小學,後來當作大專性質的教育學院,再後來就是教育部門的辦公地了。

  兩人談笑間,周蓉生猛不丁冒出幾句“柳州話”。馮先生及《柳州日報》記者驚訝之餘,均讚周“講得很地道”。

  接著,周蓉生和記者又“尋覓”到他“上學路上必經池塘”所在地。現如今,這裡已建有樓房、改作市場。“當年我住家前面也有一個大魚塘,養了很多魚,我想抓卻總抓不到。隨著時代的變遷,魚塘已不敷經濟價值,估計早就拆掉了。”

  其後,周蓉生又遊覽了一段柳州市容,行經文昌大橋時下車駐足觀望。他感慨道:“柳州的變化太大了。依稀記得,當年這裡民風淳樸、景色不錯。馬路上空空曠曠,半小時見不到一輛汽車。連接柳江的只有一座簡易的浮橋。現在已有了14座跨江大橋。原貌原樣雖然不見了,但能重回故地,是沾了兩岸關係改善、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光,也是一種機緣。”

  周蓉生還説,上午參觀柳侯祠,見到相連公園內練劍的、跳舞的、唱戲的、打牌的民眾眾多,均“面露愉快”。“這是觀察一個地方的最佳角度,顯示柳州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如果生活艱困、食不果腹,誰有閒心來此悠閒?”

  “我還有一點印象很深刻,當年吃過沙田柚子,很甜。後來,好吃的東西很多,但總覺得沒有它好吃。”

  目前擔任臺灣華視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周蓉生形容:重回故地,非常興奮;陌生而又親切,他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圓夢”畢,周蓉生返回下榻的柳州酒店。他對中新社記者説,了卻一樁心願,可以在隨團參加下一個活動前,美美地睡一小覺了。(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