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帝簡介

時間:2011-04-02 10:36   來源:台灣網

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在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 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人們説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

早前炎帝不敵蚩尤,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失敗後,炎帝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起兵反抗。炎、黃二帝在阪泉展開決戰,黃帝取得勝利。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

據説,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陋樸素, 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制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迼, 如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制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曆。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磬和鐘,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 揮造弓,共鼓和貨狄作舟。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棠, 故有“先蠶”的稱號, 次妃名蟆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素問及黃帝內經兩部醫書據説都是黃帝所作。但實際上是後人假托黃帝之名的作品。

今日在陜西省的橋山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柳詒徵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