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産成亮點 首屆中國鄭州炎黃文化周開幕

時間:2008-04-11 10:19   來源:台灣網

 

首屆中國鄭州炎黃文化周開幕式在鄭州炎黃廣場舉行(李傑 攝)

 

  台灣網4月10日消息 4月9日上午9時50分,首屆中國鄭州炎黃文化周開幕式在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炎黃廣場舉行。來自海內外嘉賓共一萬餘人參加。

  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詞,河南省政協主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全書宣讀祈福辭。王文超書記致歡迎詞時表示,千百年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提供了不竭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炎黃二帝作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和締造者,炎黃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根基,是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和中華民族感情的紐帶。炎黃文化周這個良好的平臺為弘揚炎黃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將産生深遠影響和積極作用。

  盛大的開幕式上進行了100位女鼓手的威風鑼鼓表演以及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

  此外,上千名中小學生的現場中華文化經典名篇吟誦和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演,成為本屆炎黃文化周的最大亮點。1000名身穿黃色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漢服,頭戴黃色高冠的中小學生,立於炎黃紀念壇祈運石上,高聲吟誦中華文化經典名篇,令人感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已成為海內外所有華人的共同精神家園。

  這次炎黃文化周展演活動分為四大展區,展區面積達到兩千多平方米。第一展區展演內容是炎黃知識展及全國炎黃旅遊景區(點)圖文展;第二展區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區,第三展區是北京2008奧運會工作巡迴展;第四展區展演內容是十六項民間絕藝、絕技演出,在現場演出皮影戲、二夾弦、大平調、河洛大鼓、河南墜子、三弦書、民間雜技、魔術、氣功、軟功、變臉等。

  其中第二展區共展出汴梁燈籠、民權畫虎、濮陽刀書畫、秦氏絹藝、面塑、泥塑、風箏、木雕畫、景泰藍、蝴蝶花、烙畫、剪紙等共三十項;這些展覽品的現場製作者都是來自於河南的民間藝術家或農民,他們的作品在吸取歷代藝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以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形神兼備的藝術造型向與會嘉賓展示了源遠流長、精美絕倫的中華文化。來自馬來西亞華人行業社團總會的許達興先生説,這次來看展覽很激動,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收穫很大。全世界華夏兒女有機會相聚在一起重溫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將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地華人的溝通聯誼和交流。現場更是有不少嘉賓紛紛提出要購買作為展品的這些藝術品。本屆文化周活動不僅實現了全球華人緬懷先祖的願望,弘揚了中華傳統優秀的文化;而且還使文化資源優勢變為現實經濟契機,衍生出了“尋根經濟”。

  本次炎黃文化周活動主題為“萬龍歸宗、祈福中華”,整個活動將從4月9日持續至4月15日。(李傑)

 

 

 

開幕式上身著黃色漢服的小學生(李傑 攝)

 

 

預備表演威風鑼鼓的女鼓手(李傑 攝)

 

 

生龍活虎的少年舞獅(李傑 攝)

 

 

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中的燈籠製作(李傑 攝)

 

 

民間藝術表演中的“背閣”(李傑 攝)

 

 

河南民間戲曲“大平調”表演中的宋太祖趙匡胤形象(李傑 攝)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