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陣陣茶香的皇朝

時間:2009-03-19 23:00   來源:杭州網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散發出陣陣茶香的皇朝。茶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封氏聞見記》對當時的茶葉經營情況,也有著非常形象生動的描寫,説:“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舖,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這個時候大批的茶學著作開始出現,比如説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陸羽的《茶經》。《茶經》一共有十章,《茶經》中首次把飲茶當做一門藝術來對待,創造了從烤茶,選水,煮茗、列具、品飲一套中國茶藝,創造了美學意境。《茶經》也把儒釋道三家精神溶于一體,創立了以“精行儉德”為中心的中國茶文化精神。自此,中國茶文化在唐朝得到確立,唐代開始,中央政府就開始用茶跟邊塞的各族人民交換物品,茶馬交易,因此出現了“茶馬古道”。

  唐代茶文化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創造了完整的茶藝形式,使單純的飲茶活動一變而為精神的活動。是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對後世産生了深刻影響。可以説,唐朝的茶文化格局,深刻影響和界定了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格局。

  唐代的茶都是煮出來的,到了宋代,茶與前朝有了不同的風貌,出現三種品類的茶:片茶,散茶,還有花茶。唐代的茶是將餅茶先碾碎,再放到水裏煮,而到宋代要點茶,這種喝法在今天的日本還保留著。

  宋代的點茶技藝是把茶瓶裏的沸水注入茶盞的沏茶方式,技藝高超者,茶湯能呈現出特有的意境與畫面,被稱之為分茶。整個宋代對這種品茶方式都是樂此不疲,因此就出現了鬥茶,鬥茶是始於晚唐,盛于宋代的品評茶葉品質高低和比試點茶技藝高下的一種茶藝,是一種以點茶方法進行評茶及比試茶藝技能的競賽活動。

  這個時候國家的茶政也更加的完善,唐代中葉,茶就開始交稅。到了宋代,貢茶成為國家稅收重要的一個方面。北宋是名符其實的“積貧積弱”王朝,為解決財政上的困難和獲得軍事上的勝利,宋朝特別重視對茶的壟斷和茶馬貿易的實施。茶馬互市貿易自中唐開始出現,到宋代已發展成為封建國家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而制度化。茶馬貿易在政治上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統一。

  元明清時期,茶文化有以下特點:一是制茶技術的革命——茶類百花齊放,團茶讓位散茶,烏龍茶、紅茶、綠茶和散茶都是從元明開始的;二是品飲藝術的跟進——點茶演進為沖泡,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唐煮、宋點、元沖泡;三是中華民族以茶交融,邊茶貿易更趨頻繁;四是茶葉向海外衝擊擴展——輸出中國茶與中華茶文化。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