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茶都杭州】風景裏的劉莊

時間:2009-03-24 08:50   來源:新華網


  西湖邊上十分著名的幾座私家園林,都相聚在湖的西南角,背依山麓,面向寬闊的湖面。從南往西行走,依次可見汪莊、劉莊和郭莊。三莊就其面積而言,郭莊最為玲瓏,它依傍著曲院風荷,向遊人開放。毫無疑問,那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風格園林,不大,卻處處回廊亭臺,綠樹環繞,湖上一座莊,莊內湖水淌。劉莊和汪莊現在也是向外開放的,只不過它們都是以賓館的形式,所以,一般的遊者是不太可能去這二莊的。

  我很多次經過南山路和西山路,都能見到濃蔭掩映中的標誌,一個叫西湖國賓館,另一個叫西子賓館。前者指的是劉莊,後者則是指汪莊。從賓館的命名,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劉莊的地位要高於汪莊。

  其實,這兩座莊院的地理位置都是得天獨厚,都依山面湖,但相比之下,劉莊更勝一籌。劉莊的出名,不僅僅因為它的位置,它的建築所蘊含的文化氣息,也是別出心裁的。劉莊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更雅一些的別稱叫“水竹居”,一向有西湖第一名園之尊。劉莊最早的主人叫劉學詢,是廣東香山人,清光緒年間舉人,後來進了進士。據説劉舉人中舉後次年上京會試,歸途經過杭州,被西湖山水所吸引,嘆“故鄉無此好山水”。這一嘆就是十八年,劉學詢在丁家山麓建造了一座頗具嶺南風味的私家園林,取名水竹居。

  一日,我看電視,介紹的恰好是劉莊,這才知道,原來這座名園在漫長的歲月裏曾經有過説不盡的恩恩怨怨。名山名水名人再加名園,劉莊在參天樹木和青山綠水的圍繞下,更顯出其典雅而略顯滄桑的名士風度。

  坐在蘇堤上,可眺湖上三莊,特別是夕陽西下時分,那些高高的杉樹在湖畔站的筆挺,山也只呈現一個剪影,在遠處逶迤著,光線在水裏蕩碎了,鱗鱗地閃爍,仿佛有一些金鏈跌落在湖水裏。劉莊的上空不見重檐,偶爾有一些鳥兒飛過,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堤上的人在望著劉莊,坐在莊院湖邊的人兒也能眺看堤上的遊人,只是因為逆光的緣故,堤上的人是看不見莊裏的人的,可隨意眺望堤上人的是莊裏的眼睛。

  風景裏的劉莊真安靜啊。

  我去劉莊是在冬季,綠葉吹盡,曾經那麼美麗的枝頭在寒風裏顫抖著,那些綠絨般的草地枯黃著,飛檐裸露在空氣裏,只有湖水依舊清澈,溫柔地盪漾著,輕輕拍擊堤岸。如果湖水是有記憶的,那麼它們應當記得,就是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也依舊是在這裡,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

  劉莊的建築不高,相比現代人爭相在湖邊圈地建造高層建築,劉學詢是了不起的,這固然受嶺南建築風格的影響,但我想,劉學詢在請人設計這座莊園時,一定眺望過不遠處的蘇堤,那條綠色翠帶在他的眼中若隱若現,他所站的位置恰好與蘇堤的視線持平,他或許也設想過,倘若他站在一個高處,比如丁家山上,那麼他眼中的西湖與蘇堤以及更遠處的湖上風光就能一覽無余,這不符合美學的標準。所以最後,劉學詢選擇了那些低矮的房子作為莊院的主建築。從劉莊的那些以曲折長廊相連的房子來看,清代的建築師們真是聰明無比。這些,當然只是我的想像,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後來的建築師們,或者説那些決策者們,能夠學一學劉學詢,那麼西湖到了現在,一定會更好看。

  據説,開國領袖毛澤東曾經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梁思成説,我要讓這一片土地上生出無數座高高的煙囪來。毛澤東對梁思成説這話的時候,手臂一揮,劃過的是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一大片城區。從延安窯洞走進北京的毛澤東,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而在他看來,煙囪正好是工業化的産物或者説標誌。我敢斷定梁思成聽了毛澤東的這番話,一定是在心裏大吃一驚。好在以後的事情不像傳説中的那樣。天安門廣場周圍也只多了一些缺少個性的建築,但好歹沒有見到冒著滾滾濃煙的煙囪。

  這也是傳説。若是在以前,我是不敢在這兒對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説過的話如此捕風捉影的。因為我相信,毛澤東即使心裏有那個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他在攻打北平之前,就思考過,要保護好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開國之初,百廢待興,他要發展民族工業的急切之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想法當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但我更相信毛澤東他老人家對中國的古典民族建築是有特殊嗜好的,他多次到劉莊就是一個很好的徵明。毛澤東喜歡劉莊是盡人皆知的,如果他不喜歡劉莊的建築,那麼他那麼多次來劉莊就無法作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了。

  尼克松到杭州下榻在劉莊,我不知道有沒有受毛澤東的影響,但劉莊確確實實在中美外交史上,是不可缺席的。

  關於尼克松到杭州,有杭州民間有不少版本流傳。畢竟在那個年月,一個美國的總統來到杭州,是一件大事情。坊間流傳最廣的一個説法是,尼克松在湖上的畫舫裏眺望了杭州的城區後,説了一句讓杭州人永世難忘的話: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這句話尼克松有沒有説過,似乎沒有人能夠證明,可悲的事情發生在後來,為了證明杭州這座城市不再像尼克松説的那樣破爛,杭州人在湖邊不遠處建起了不少高層建築,城區好像不破了,但美麗的西湖卻因此而破相了。現在當我們站在城區對面的白堤或蘇堤上遠眺時,那些鱗次櫛比的建築物就那麼突兀地,不和諧地映入眼簾。這種景象,倒很有點像天安門周圍建起了一些煙囪那樣讓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尼克松在遊西湖時是不可能一言不發的,無論是出以真心還是出於禮貌,他肯定會對眼前的西湖發表一些感慨的。至於他説的話是不是像民間流傳的那樣我不得而知,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個定律,謊言重復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但尼克松真的説過與西湖或者更準確地説與杭州有關的話的。他當時面對眼前的美景是這樣説的:真像是一張明信片。這話出自《基辛格回憶錄》,其真實性應當不容置疑。

  在尼克松訪華三十週年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個專題片,片名我記不住了,記得的場景是這樣的,錄製地點選在天安門一側的歷史博物館內,那兒恰好有一個紀念尼克松訪華三十週年的圖片展,很多圖片和實物都是第一次公開展出,所以去看的人很多。主持人邀請的嘉賓很有份量,主嘉賓是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和當時擔任翻譯的冀朝鑄與章含之。座在下面的則是一些當事人和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包括美國《讀者》雜誌的董事長,因為他們在尼克松訪華前發表過尼克松撰寫的關於對中國問題的一些看法的文章,為尼克松訪華開了輿論先河。還有一位是當年為尼克松表演過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主演,時隔三十年,她居然還能穿上當年的服裝,為尼克松的女兒表演一段。當然還有更多,比如在釣魚臺國賓館為尼克松總統一家服務的女服務員。朱莉為了説明其父親在完成一次歷史性的訪問回到白宮之後的喜悅之情,回憶了這樣一件事情,説總統開了一瓶茅臺酒,用打火機點燃,突然就竄起火焰,總統一方面要説明這是一種烈性酒,另一方面是借此表達自己的感受。章含之的回憶更有意思,她説當時放在釣魚臺國賓館裏給美國客人品嘗的奶白糖常常不見了,後來一了解,是客人收起來了,準備帶回國內去。章含之説毛澤東主席知道這個情況後,大方地説,臨走時送給客人一人十斤奶白糖。我在聽到章含之的這段回憶後,心想,其實對於當時所有的美國人來説,釣魚臺所有的東西都具有紀念意義,無論是一包火柴,一粒糖,還是一瓶酒。

  在冀朝鑄和章含之的回憶中,多次提到了劉莊,其中的八角亭則是最終談成《中美聯合公報》的地方。八角亭是位於劉莊一號樓的一座亭子,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形似幾何,以玻璃為墻,坐在亭內即可看湖上景色。

  關於《中美聯合公報》的談判過程,在後來披露的很多資料中都有提及,但一般認為是劉莊的八角亭確定了最後的談判結果。那部專題片也詳情地記述了當時艱難的談判情況。按照慣例,尼克松到杭州是在公報主要框架談成之後的事情,但後來形勢發生了變化,美方對已經形成的公報提出了異議,提出對其中諸多事項需要重新談判。這中間涉及到美國白宮與國務院之間的矛盾。

  1972年2月26日,對於很多人來説只是一個普通的夜晚,但在劉莊,那座只有15平方米,看上去不起眼的八角亭裏,基辛格與喬冠華進行了通宵達旦的談判。誰也不能否認喬冠華在那次談判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次日淩晨,喬冠華一改打電話向同在劉莊的周恩來請示的方式,而是快步去找了周恩來,我猜測,喬冠華是想親口告訴周恩來,“都辦妥了!”。就是這樣一場在中美外交史上值得一書的外交談判,我在圖書館裏尋找相關資料時,找到了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浙江省外事志》,關於那次發生在劉莊八角亭裏短兵相接,堪稱喬冠華乃至中國外交史上經典之筆的談判,書中簡潔地用一句話就加以概括了:“宴會後直到次日淩晨,喬冠華副部長和基辛格繼續就《中美聯合公報》的文本作最後商定。”

  好在八角亭還在,它見證了那夜不眠的燈光,和它一起陪伴外交家們盡情揮灑智慧的還有窗外的湖水和那些曲折的回廊。

  在喬冠華向周恩來報告“都辦妥了!”之後一個小時,依舊是在八角亭,《中美聯合公報》草簽了。再過了一天,也就是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大隊人馬離開劉莊趕赴上海。這時候的尼克松和周恩來,心情都比較舒暢,因為一個震驚世界的事件很快就要發生了,就像尼克松的雙腳踏上中國的土地,握住站在舷梯旁的周恩來之手一樣,那是一次公認的偉大的握手。同樣,在劉莊草簽的這份公報,同樣是一份讓世人靈魂震顫的文件。

  劉學詢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當年的風花雪月,在事隔多年以後,竟然承載起了那麼沉重的使命。

  冬天的劉莊靜的有些蕭瑟。就一座賓館而言,它的綠地那麼空曠,簡直有些奢侈,在每一幢樓之間,都有大片的草地和曲橋亭榭,廊道曲曲彎彎地在園內伸展,它的每一次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次古典的回望。走進樓內,墻上那些懸著的照片證明這兒曾經有過的一點一滴,都可以寫成一些文字。發生在這裡的一些事情,就是正在發生的歷史。

  我站在湖邊,蘇堤就那麼舒緩地在我的眼前美麗成一條直線,那些樹沒有春天的鮮亮,也沒有夏天的濃郁,但它硬朗的枝節,倒映入水,便在水的盪漾下柔情萬千起來。劉莊,真是一個好視角,把西湖的一隅,揮發得如此淋漓盡致。

  我腳下的這片草地,曾經留下過一些不尋常的腳印。現在,我踩著巨人們的足印走進了劉莊,我的目力所到之處,異彩紛呈,即便是冬天,劉莊的陽光也依然燦爛。畢竟是建在風景裏的劉莊呵。

  劉莊建於西湖景區,風光優美。從前只接待達官貴人,如今,只要卡內有足夠的錢可供消費,無論是誰,都可入住了。這就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好處。不過,很多時候,政策難以完全落實到位,因為能接受國賓館消費的,還是那些達官貴人。普通百姓,基本上還是將它作為風景來欣賞的。

 

(浙江部落格網 作者:陳富強)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