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韻品茗工夫茶道

時間:2009-03-24 11:08   來源:杭州網

  據説潮汕人喝茶十分考究。潮汕人飲工夫茶,既講科學,又講道德;既要審美,又不拘泥。茶之物質功能相精神效應,發揮無遺,所以説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歸納為和、愛、精、潔、思五個字。

  要泡出一壺好茶,首先必須有上好的茶葉,一般用的是鐵觀音,其他如黃枝香、大紅袍、水仙茶也可。茶具最好用紫砂壺。水以山泉水為上,礦泉水次之,用自來水也可。火最好用炭火,不過現在一般用酒精或煤氣來煮就行了。其後就是沖泡茶葉的功夫了,如果泡茶沒有功夫、技巧,那絕對泡不出一壺好茶來,故此茶頗重視烹茶、泡茶之法,名日工夫茶。潮韻工夫茶藝館門口的對聯“大工夫小工夫一樣工夫,人有道茶有道同求有道”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小工夫是指茶用具,大工夫就是泡茶的技巧了。

  第一步:溫杯燙罐

  溫杯燙罐也叫“冶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壺)等六個動作。先起火大約十分鐘後,當水聲颼颼作響時,那就是“魚眼水”(95℃—980℃的水)將成,應立即將水壺提起,淋罐淋杯,起到高溫消毒的作用,同時使杯內外溫度一致。

  第二步:引龍入宮

  引龍人宮也叫“納茶”。就是將茶葉倒在一張白紙上,粗細分開,把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最後才將粗葉放在上面。這樣,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

  第三步:聞聲起羹

  聞聲起羹也叫“候湯”。《茶説》雲:“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科學的説法,泡工夫茶的水溫最好是95℃—980℃

  第四步:高山流水

  當水二沸時,就可以提水壺沖茶。揭開茶壺蓋,將沸水環壺口,沿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提水壺宜高,正所謂“高衝低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地揮發,而茶葉中單磷酸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水才不會有澀滯。沖水這個程式可以説是各程式中最重要的。

  第五步:淋蓋刮沫

  也叫“春風拂面”。沖水一定要衝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準面如何,這時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左手提壺蓋,右手提水壺,輕輕刮去茶洙,然後蓋定。

  第六步:裏應外合

  裏應外合也叫“淋罐”。即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潮汕人有個風俗:第一遍茶水是不喝的,用來清洗茶葉,同時清洗茶杯。

  第七步:貨如輪轉

  “燒盅熱罐”也即洗杯,乃是衝工夫茶中最有意思最富藝術性的動作。即用一個茶杯豎放于另一個茶杯中,用小偷指轉動清洗,表示財源滾滾的意思。熟練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

  第八步: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即是灑茶。第一遍茶水洗過茶杯之後,再從第三步做起,候湯、沖水、淋罐。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以使茶香不散、茶味不澀、茶溫持久。潮汕人還有個説法為“韓信點兵”,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第九步:敬茶品茗

  敬茶也有講究,就是先從左邊第一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因為中國的傳統是以左為先。品茗也有講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著茶杯的邊沿,中指護著杯底,叫“三龍護寶”,無名指和尾指收緊,不能指向別人,以示對別人的尊重。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