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一家人的茶生活

時間:2009-03-29 18:17   來源:新民網

  因為龍井茶,他們也許是中國最幸福的村民。

  戚志興一家:父親、母親、妻子、女兒、連襟,還有兩個家庭成員:兩條大狗“虎虎”和“妞妞”。

  做杭州這個城市中的某些“農民”,也許是件令人嚮往的事情。這一切都是因為西湖,因為西湖邊的群山,因為群山上的茶園。這些天賜的禮物不僅令祖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生活富足,衣食無憂,更因為地理位置與市區的關係緊密,使他們就像生活在城市一角的大公園裏。龍井村、梅家塢村、滿覺隴村、楊梅嶺村、翁家山村……這些在行政區劃上被稱作“村”的地方,早已不是尋常的鄉野,而是人人羨慕,想住都住不進去的風景區。所以,即使杭州西湖區的鄉村不是中國最富裕的鄉村,但沒有爭議地,這裡居住的一定是中國最幸福的村民。

  龍井路18號

  儘管西湖附近群山産的茶都叫“西湖龍井”,但真正把“龍井”和“茶”這兩個符號地道地融為一體的,那就是龍井村無疑了。因為與龍井茶同名,又在歷史上有了風雅的乾隆皇帝做代言,故事也有了,文化也有了,還是最名貴的獅峰龍井産地,因此龍井村自然一度成為杭州茶産地的象徵,也是外來旅遊者購買杭州茶葉的首選地。

  沿著龍井路一路上坡,路過著名的“龍井問茶”石碑,就到了龍井村的村口,也就是滿覺隴路與龍井路交叉口那個很急的彎道,經常開車去山裏兜風的人應該很熟悉,這裡就是杭州最著名的玩“飄移”的路段。沿路的一些農家在十幾年前就開出喝茶賣茶的茶莊,龍井路18號的“龍興茶莊”正在這個路口對面,幾幢房子裏住著三代土生土長的龍井一家人,和這裡的很多村民一樣,他們是一家幾個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各有分工,構成一個小型的採摘銷售體系,共同創造經濟效益。他們世代以茶為生,也是見證了龍井茶變遷和生活離茶最近的人。

  “銷售經理”

  茶莊的男主人戚志興是家中長子,今年53歲,從出生起就居住在這裡,他的父親還曾經當了32年的西湖鄉副鄉長。戚志興十七歲開始學習炒茶,也曾經歷過滿手燙起水泡不能做任何事情的階段,但是現在他説起這些已經覺得是輕描淡寫的事。雖然還有著炒茶的手藝,老戚現在自己已經很少親自炒茶,大部分時間是在和來喝茶的客人招呼寒暄,處理公關事宜。家裏由他的連襟負責手工炒一部分茶,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妹妹主要負責管理採茶的環節和接待喝茶吃飯的客人,而每年採茶最旺季的工作,則大部分由雇工來完成。因為明前茶的産量比較少,沒有大量雇工,我們在此時所見到的老戚一家,還是相當忙碌。

  女人採茶,男人炒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想像中的田園風光畫面,早已不是茶村的主流生産模式。如今前往茶農家買茶早已成為西湖龍井銷售的重要途徑,所以稍微有點經濟頭腦的茶農幾乎都不需要為他們的銷路發愁,除了每個季節慕名而來的大量遊客,更多的是杭州本地的老客戶。老戚是村民中關係網相對廣,頭腦比較活絡的一個,在經營茶莊的過程中,各行各業交了不少朋友,所以他家的茶葉80%以上都是供應固定的老主顧,很多大客戶都是提前預定,到時候他自己開著車送貨到府,更像是一個敬業的銷售經理。

  家門口的“飄移”表演

  龍井路也許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説是個最浪漫的兜風去處,而對從小生活在龍井的一家人來説,就是再熟悉平常不過的家門口。老戚就在這路邊長大,親眼看著它從石子路變成粗糙的柏油路,再變成現在平坦到非常適合飆車的路;自己的交通工具也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從長安麵包變成富康,直到現在的本田奧得賽。在這個路口,他看到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名車,也見證了很多故事的發生。龍井這個坡是最陡峭的一段路,也是事故多發段,他記得親眼看到有一年兩個上海的大學生在這邊騎自行車越野,從坡上下來由於剎不牢車直接就撞到路口的樹上,當場就沒救了,他還惋惜了很久。還有一次看到一輛賽車的飄移絕技,眼看著覺得它要撞到了,還是輕巧地“飄”過去了,老戚對這個車手很佩服,覺得他很了不起,後來在一個加油站碰到了這輛車,他還特地跑過去和那個車手錶達了他的敬佩之意,非常可愛。現在去龍井飆車的人越來越多了,老戚一家半夜經常被馬達的轟鳴聲吵醒,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他還是想提醒那些想找尋求刺激的人們,生命不是開玩笑的,安全真的很重要。

  女兒已經不再學炒茶

  戚志興的女兒姍姍今年20歲,在轉塘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讀大一,是個靦腆的小女生。雖然從小一直很受寵愛,但姍姍還是學會了一些關於茶的基本農活,在忙碌的時節,她會幫家裏做很多事情,但是手工炒茶卻沒有學過,而且那對於女孩子來説的確會很傷手。她的父親似乎也並不介意這門手藝是否失傳,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

  問她學的專業,她有些害羞地告訴我是“包裝與珠寶設計專業”,也許這是個女孩子都會感興趣的專業,但對一個從小在茶村長大的女孩來説,不由得讓人覺得有些反差的趣味,當然,對於以後做什麼她還沒想好,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女孩從態度上已經選擇了與父輩那種上山種茶,然後在家門口炒茶、賣茶開農家樂完全不同的生活。這也是現在茶農第二代子女中的常態,他們中更多人已經完全融入了熱鬧的都市生活,工作和居住都在市區,茶對於他們來説,更多的只是一個有關出生的回憶和並不遙遠的鄉愁。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