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詩朗誦《溫暖2008》,是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特別的動情點,感動了觀眾,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晚會總導演之一陳臨春。
突如其來的雪災打亂了百姓生活,也打亂了業已成型的春晚節目布局。
央視各級領導及時部署春晚增加抗擊雪災的內容;劇組策劃朱海和總導演之一張曉海在最短時間內拿出了詩稿;央視當家主持人放下手頭工作支持春晚劇組;國內著名藝術家、明星以春晚召喚為重,調整檔期緊急支援。在短短的一天多時間內,就把節目搬上了億萬觀眾矚目的春晚舞臺。
“當我看到所有藝術家、明星在舞臺上各就各位,完全聽從導演調遣,在舞臺上、鏡頭前向全國觀眾傳遞著他們的激情時,我的眼淚流了出來。這一幕,很讓我感動,這體現了團結奮鬥、萬眾一心的力量。”
圓滿結束春晚工作、回故鄉杭州休假的總導演陳臨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仍然有些激動。
談及今年春晚獲得的普遍好評和成功時,陳臨春表示,首先得益于晚會所確立的“和諧盛世,團結奮進”的主題。
“這是晚會的立意,但這不是空洞的概念。殷秀梅演唱的《中國大舞臺》有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的背景,因而顯得格外莊重、豪邁;合唱《農民工之歌》,表達了整個社會對農民工、民生及建立和諧社會的關注;零點報時的"天地交響",勾起了觀眾對"嫦娥1號"發射成功的激動,以及對新的一年神舟7號上天的憧憬;奧運板塊的出現,讓觀眾對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充滿期待;抗擊雪災的節目更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眾志成城……這一切,使晚會顯得厚重,有了魂靈的感覺。”
“還有,我們的晚會第一次出現了王寶強、楊光這樣的平民明星,首次出現了來自生活的、奇妙無窮的"手影"藝術等。這些節目,都讓人感到親切,受到觀眾普遍歡迎。我認為,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春晚應該有出乎意料的東西,這也貫穿在節目的編排上。”
多次參與央視春晚導演工作的陳臨春對春晚一直抱有特別的情感和信念:“央視春晚這種綜藝形式,是特有的中國人的文化娛樂方式,是民族文化情結的體現,已經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春節禮儀之一。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春晚辦得越來越好,把這個禮儀越做越大,影響世界。我認為,辦春晚,就是守候我們的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