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鎖》劇照
有些事情你不解釋還明白,你越解釋越糊涂。比如春晚小品《開鎖》一句“進門戴套”的臺詞也引起很大爭議。如果不解釋,大家說說也就罷了,可偏偏鞏漢林站出來解釋。而他解釋比他的小品還搞笑:“進門戴套”是為了押韻。
一則報道稱,在都市情景喜劇《劇組來了》開機現場,記者說到小品《開鎖》中黃宏的一句臺詞:“以前進門脫鞋,現在進門戴套”引起涉黃的爭議時,鞏漢林解釋說,他們當初創作這句臺詞是為了押韻,“鞋套”是一進門就得戴。“我不知道觀眾會往那方面想,如果這樣想,我們就沒法演了。我們當初創作的時候沒想到這句話會引來歧義,就是出于押韻的考慮。我只能說網友的思維太豐富了。”
看到這樣的解釋,只有一個解釋,鞏漢林你太有才了。沒念過幾天書的人都知道,如果為了押韻,黃宏那句臺詞完全可以改成“以前進門脫鞋,現在進門“套腳”,既押韻又安全。可偏偏的,成了現在的“戴套”。鞏漢林說網友的想象力豐富,我想說,是鞏哥低估了觀眾的智商。如果還原一下創作的經過,真實的情況
應該是打一下“擦邊球”。如果你想就有,你不想就不是,但為了包袱是引誘觀眾往那方面想的。其實,這樣的“擦邊球”是相聲與二人轉常有的伎倆,但可愛的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並不站出來解釋。自認為很有才的鞏漢林偏偏要解釋這件事,于是落了個“你不說我還明白,我越說我越糊涂了”尷尬境地。 鞏漢林是我老鄉,也是不錯的演員。可能是出于東北人的仗義,也可能是為了感謝黃宏的幫助,鞏漢林搶先站出來說話,但鞏漢林忘了一樣,強詞奪理不是理,留下的只有笑柄。正確的做法是,面對記者的提問,鞏漢林完全可以一笑而過:觀眾怎麼想好像有自己的自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