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巧合暗指2000歐洲盃 意法決賽克隆還是顛覆?
 
 
  來源:      日期:2006-07-07 10:38

 

  法國!義大利!兩支藍色軍團在決賽中聚首,這一幕當然讓人很容易想到6年之前的歐洲盃巔峰之戰。既然世界盃已經變成了歐洲盃,那麼就乾脆“讓歐洲盃來的更猛烈些”,對比本屆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盃,人們會發現除了決賽參賽隊之外還存在著頗多令人驚訝的巧合。不知這些巧合是否意味著意大利與法國的決戰將重演當年一幕,當然,義大利人也不必為此太過擔心,6年前的金球制度如今已被取消,而決賽中兩支藍軍的球衣顏色也很有可能與當年完全相反——2000年決賽法國穿藍色球衣,而本屆大賽他們對白色客場隊服獨有情鐘。

  以下便是2006世界盃與2000歐洲盃十大巧合,決賽中這種巧合將被克隆還是被顛覆,讓我們拭目以待。

  1.四強走勢巧合

  從四強産生開始,人們便已經發現“2006歐洲盃”與2000歐洲盃的驚人契合,法國對陣葡萄牙,義大利對陣東道主(當年荷蘭如今德國)。而兩場準決賽結果也驚人相同,法國將葡萄牙淘汰,義大利將東道主擋在門外。

  2.義大利克東道主巧合

  與六年前相同,義大利再一次扮演了東道主剋星的角色。本屆準決賽中他們將德國擋在門外的成績並不奇怪,當年他們不僅點球大戰令荷蘭無緣決賽,同時在小組賽中還曾經2-0擊敗另一支東道主比利時隊。

  3.傳奇門將巧合

  一場比賽撲出三粒點球?這樣的場面在國際大賽中很難上演,但六年前的歐洲盃和本屆世界盃就都奉獻了這一幕。當年托爾多在準決賽中兩次撲出德波爾的點球,並將博斯維爾特的射門拒之門外;這一次則是裏卡多在同英格蘭的比賽中連擋三球成為又一神話。

  4.最佳射手巧合

  儘管比賽尚未結束,但德國人克洛斯奪得金靴獎的勢頭幾乎無可改變——如果不是克洛斯後面停止進球並且亨利決賽上演帽子戲法的話。有趣的是當年歐洲盃東道主荷蘭隊也捧出一位最佳射手,克魯伊維特獨進五球與米洛舍維奇並列金靴頭名。

  5.葡英對話巧合

  葡萄牙是英格蘭隊剋星?似乎是這樣。兩屆大賽中兩支球隊都曾經對話,最終結果也都是葡萄牙擊敗英格蘭。只不過當年是小組首戰葡萄牙3-2獲勝,為英格蘭此後出局打下伏筆,這一次則是八強賽中葡萄牙將英格蘭直接送出局。

  6.南斯拉伕悲劇巧合

  一屆大賽中被對手攻入六球,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而在同一支球隊身上發生便更是蹊蹺。2000年歐洲盃南斯拉伕在淘汰賽中被荷蘭6-1狂灌,這一次以“塞黑”這個名稱出現的同一支球隊又遭到阿根廷6-0羞辱,對於經歷過這兩屆大賽的米洛舍維奇來説,除了悲劇還能説什麼?

  7.“法攔西”巧合

  歐洲盃上法國隊在淘汰賽中第一個對手便是西班牙,最終齊達內和德約卡夫的進球上演了“法攔西”的一幕。本屆大賽中這樣的對話再次在小組賽之後上演,不幸的依然是西班牙人。所不同的只是此次的法國隊在巴西隊中又一次讓“法攔西”重演。

  8.致命點球巧合

  最後時刻,一記點球,罰入則比賽結束。這樣的“致命點球”一幕在2000年準決賽中曾經上演,齊達內一箭穿心將葡萄牙人送回家,也引起了對手的強烈抗議。儘管如今的世界盃取消了金球制,但義大利同澳大利亞的比賽中主裁卻送上了一個壓哨點球,托蒂的射門令對手猝死,澳大利亞人甚至沒有去中圈開球的機會。

  9.亨利齊祖絕殺巧合

  法國同葡萄牙的準決賽還有頗為相似的一幕,當年歐洲盃是亨利的禁區內掃射將比分扳平,隨後加時賽齊達內一擊致命。本場比賽立功的依然是這兩位故人,亨利製造點球,齊達內罰入。相同的結果,相同的功臣,只不過2-1變成了1-0。

  10.意法進球隊員巧合

  統計決賽兩支球隊的進球分佈,我們也能發現巧合的存在,法國隊當年決賽前進球最多的是亨利,他在同捷克、丹麥和葡萄牙的比賽中各入一球。而今這一幕再次重演,目前進三球的亨利是法國最佳射手,而且三粒進球同樣兩球來自小組賽,一球來自淘汰賽。義大利進球的“均攤”情況和當年也頗為相似,當年決賽前義大利的8粒入球由6名球員貢獻,最佳射手僅有2球在握;此次義大利則由10人完成11粒進球,“人人有份”的風格與當年驚人相似。

  (來源:搜狐社區 作者:帕爾驢)

                                編輯:大徐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