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技巧演高緯度戰栗 中國奇跡從一根木棍開始

時間:2010-02-04 16:50   來源:體育畫報

  空中技巧高手雲集,從高臺運動騰空而起的剎那充滿了美感,但這是以17年如一日的枯燥、高風險、噩夢、寂寞為代價的。

  本刊記者 胡金一

  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故事,要從一根一米長的木棍開始講起。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每次出國比賽,等所有其他國家運動員和教練員都離開雪場後,陳洪彬就會拿著這根木棍從跳臺的起跳點開始,沿著雪道一米一米、量到運動員的落雪點,一邊把角度和規格都記錄下來,一邊心裏盤算著回去如何改造長白山那個國內唯一的自由式滑雪跳臺。

  “在當時,組委會不給我們提供數據,而且國外每個跳臺特點、氣候、場地風速、雪質各異,跳臺規格也都會有些區別,這些都得我回去以後改造。”他説。

  在成為中國隊第一任主教練前,陳洪彬的身份是瀋陽體院一名技巧教練,麾下曾涌現出無數全運會冠軍、亞洲冠軍和世界冠軍,但陳洪彬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中缺了點什麼,“想著什麼時候自己的隊員也能挂上奧運會金牌。”

  機會在1994年到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瀋陽體院領導找陳洪彬談話説:“反正你懂怎麼在空中翻跟頭,要不你試試?”

  連這個項目什麼樣子都沒見過的陳洪彬竟一口答應了。他託人弄到了一盤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際比賽的錄影,在家裏反覆觀摩。“運動員空轉机身翻滾的原理我都懂,不明白的是如何將雪上的速度轉換成騰空的衝力,這個沒人告訴我。”

  陳洪彬在瀋陽體院的技巧和體操隊“挑”了幾個在各自的項目中沒什麼“前途”的小孩,其中包括了後來成為世界冠軍的郭丹丹、徐囡囡、季曉鷗,和現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的教練姬冬。

  姬冬最喜歡的就是雪,喜歡長白山白雪皚皚的冬天。但在跟著陳洪彬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然後又轉了三個多小時的汽車來到山裏後,教練分配給他的第一項訓練並不是如何滑雪,而是鏟雪、鋪雪道,這是他和隊友那幾年進山的頭半個月“訓練”。十幾米高的跳臺,幾十米長的雪道,師徒幾個人每天早上進山,一幹就是一天。

  “那時候長白山白天的溫度也得到零下三十多攝氏度,可每天從山上下來身上都冒著汗,一點都不覺得冷。”

  就這樣陳洪彬帶著幾個孩子每年十月中旬進山,一直到次年四月份雪化了才會出來,中間趕上山裏面有車到鎮子上,陳洪彬就派兩個大一點的隊員去買一些急需的日用品,“晚上我就一個人在房間裏面看錄影,那些孩子在幹什麼,我並不清楚。”

  當時隊裏面年紀較小的郭丹丹天天看著住在對面解放軍冬季兩項隊的伙食眼饞,問啥時能吃上水果,陳洪彬回答:“等你能拿世界冠軍的時候就行了!”

  當時的自由式滑雪屬於瀋陽體院管理,並不是正式的國家隊,生活和訓練的經費陳洪彬都得算好了每一塊錢的用途。由於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空中翻轉動作是根據運動員從斜坡上滑下的速度決定的,所以陳洪彬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測速儀,“我去問了,一個需要一萬多。別説是一萬塊錢,一千我們都沒有。”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