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速度背後的危機

時間:2010-02-13 11:4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惠斯勒2月12日體育專電 (記者張榮鋒 馬邦傑 陳威華)喬治亞雪橇選手庫馬利塔什威利12日在訓練中意外死亡。導致這一慘劇的原因很可能是惠斯勒軌道滑落中心的賽道太快,太具有挑戰性。

    惠斯勒軌道滑落中心的設計者當初的理念就是將這個軌道設計成世界上“最具挑戰性”賽道。目前,國際奧會正在調查這一死亡事件的具體原因,整個賽道目前都已經封閉,溫哥華警察介入調查。惠斯勒賽道的原定計劃是將時速控制在每小時137公里,但最後投入使用的賽道可以達到每小時153公里,成為可以創造世界紀錄的賽道。

    庫馬利塔什威利事件已經給運動員、官員和組織者敲響警鐘,速度可以帶了刺激的比賽,但也會導致死亡。國際雪橇聯合會主席約瑟夫芬特12日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採訪時直言“惠斯勒的賽道太快”,“我們原定將賽道的最快時速控制在每小時137公里,但最後卻超過原定時速20公里,我認為設計計劃出了問題,”芬特認為賽道設計可能是導致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

    當惠斯勒軌道滑落中心在2005年開工時,項目經理洛倫茲科斯切克的建設理念就是將賽道打造成最有挑戰性的賽道。“它(軌道滑落中心)將成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賽道,”這是科斯切克當時的理念。庫馬利塔什威利的死亡,讓這個人們擔心已久的安全問題重新浮出水面。不過科斯切克認為目前就判斷是賽道設計導致了死亡事件還為時過早。軌道滑落中心由德國設計師尤杜古吉爾設計,他也是長野、鹽湖城和都靈軌道賽場的設計者。斯坦特建築公司溫哥華分公司負責軌道滑落中心的施工,賽道設計之初的最高速度確定為每小時137公里,但本週已經有人達到了每小時154公里。庫馬利塔什威利發生意外時的速度是每小時1443公里。

    雪橇是一項追求速度的運動,而運動員在努力達到極速的同時,風險也與之俱增。在體驗過軌道滑落中心的極限速度之後,已經有運動員認為這裡是個創造世界紀錄的地方。澳大利亞女雪橇選手坎貝爾佩格在11日的訓練中險些失控,她當時對惠斯勒賽道就頗有微詞,她的評價是:“我認為他們追求極限的慾望有些過了。他們只是建個賽道,把我們推下去,而生命是我們的。”

    在庫馬利塔什威利的致命事件之前,衛冕冠軍、義大利選手佐格勒在11日的訓練中也曾失控,但沒有受傷。但羅馬尼亞女選手斯特拉馬圖拉姆雪橇發生側翻,當時也出現短暫昏迷症狀。庫馬利塔什威利的死亡事件讓冬奧會的雪橇賽事蒙上陰影,芬特本人都不知道是否還繼續進行雪橇比賽。很多雪橇運動員對於他們即將參加的賽事也心有餘悸。

    冬奧會冠軍、瑞士雪車選手約瑟夫本茨的態度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個太沉重了。”軌道滑落中心的設計包括幾個非常危險的因素,包括一段152米速降,而原來的施工方案只有149米。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速降距離,相當於48層樓的高度,賽道全長1450米,設有16個彎道。最後一個彎道,也就是庫馬利塔什威利出事的地方,是一個急U型轉彎,在速度最快的時候做這個難度最大的轉彎,無疑增加了意外風險。美國雪橇選手本樹弗在接受NBC採訪時對惠斯勒賽道的評價是:“我第一次體驗這個賽道時,我覺得人們簡直是在自殺。”很多選手認為軌道滑落中心的一個彎道的成功率只有50%,也就是一半選手可能在這個轉彎處遇到麻煩。

    速度可以帶來激情,速度的背後也隱藏著危險。如果以生命為代價追求速度和激情,這種速度和激情不會具有持續性和生命力。英國隊的鋼架雪車技術指導安迪施密特的期望是:“祈禱不要再出這種嚴重的意外事故,否則會扼殺這項運動。”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