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冬奧會已有十幾天,可還沒去過雪上項目的大本營惠斯勒,著實遺憾。不僅是因為分身乏術,更因為中國冬季項目的“冰強雪弱。”
中國代表團的衝金點大多來自冰上,雪上項目的單板滑雪U型槽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雖然也實力不俗,但偏偏這兩項比賽被安排在溫哥華近郊的賽普裏斯山上。
其實,“雪重冰輕”才是冬奧會的基本特徵。溫哥華冬奧會將産生86枚金牌,其中雪上項目金牌58枚,而冰上項目金牌只有28枚,還不足雪上項目的一半。
賽程過半,中國代表團捷報頻傳,所獲金牌數已經與上屆冬奧會持平。不過利好皆來自冰場,從惠斯勒傳來的消息卻無法令人振奮,在諸多雪上項目中,中國選手大都排名50開外,能進前30,已屬罕見的好名次。還不要説,在不少項目上,我們只能充當看客。
本屆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中國有兩個缺門,雪車和雪橇。即便是喬治亞雪橇選手的意外身亡大大提升了這兩個項目的知名度,但能搞清楚雪車和雪橇究竟有何區別的中國觀眾恐怕還是不多。這兩個以追求生死時速為目標的項目充滿刺激和危險,與中國人平和溫雅的氣質相距甚遠。另外,鉅額的投入也令人望而卻步 。本屆冬奧會,雪車和雪橇共用的賽道耗資高達5億元人民幣,一輛售價至少20多萬人民幣的雪車,歐美高手一般一兩年後就會棄舊換新。中國是否開展這個項目,的確要好好計算一下投入産生比。值得一提的是,近鄰日本和韓國已開展雪橇項目,並有選手參加冬奧會。
在15個分項上,中國代表團“零參賽”的是跳臺滑雪和北歐兩項,而北歐兩項可以看作是跳臺滑雪項目的延伸,它是由跳臺滑雪和越野滑雪組成。
四年前的都靈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參加了跳臺滑雪比賽,但本屆冬奧會,中國選手因為積分不足未能獲得參賽資格。目前中國跳臺滑雪僅在通化、吉林兩地開展,全國的運動員不過2、30人。
這個項目對場地硬體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在跳臺滑雪開展非常廣泛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訓練臺,跳臺由小及大,至少有6個種類,有利於選手們循序漸進的提高。另外,他們還建有滑草跳臺,供選手們夏季訓練使用。
相比之下,中國跳臺滑雪的訓練條件比較艱苦。據悉,我國目前僅有三座跳臺,使用期也只是冬季的兩三個月,再加上訓練理念和方法落後,致使跳臺滑雪一直是中國滑雪項目中非常薄弱的一項。
不過有專家認為,跳臺滑雪屬於技巧型項目,中國運動員具備這方面的潛質和天賦,希望國家能加大投入,為運動員訓練和參賽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由衷期待著中國雪上項目也能夠迎頭趕上,畢竟對參賽代表團和採訪媒體而言,有冰無雪的冬奧會難稱完美。(許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