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志願者

亞運會志願者的“五大門派”

時間:2010-11-24 09:12   來源:南方日報

  亞運會再過幾天就將結束,留給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除了扣人心弦的賽事、耀眼奪目的獎牌、穿著“行雲流水”的美女,還有就是活躍在各個角落的59萬亞運志願者“綠羊羊”們。今日0時,亞運志願者昵稱投票正式截止,本報首提的昵稱“綠羊羊”最終以17935票PK獲勝,第二名“小綠葉”獲得16241票。根據亞組委志願者部此前制定的規則,在網路投票截止後,接下來還將通過研討會的形式,論證哪個昵稱更合適。

廣州亞運會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每位志願者的默默付出。

  亞運志願者按工作時間、地點等可分為五派:“紅地毯派”、“舟車勞碌派”、“真槍實彈派”、“夜不歸宿派”和“日光浴派”。近日,記者先後走訪了這幾大門派,揭秘“綠羊羊”崗位背後的辛苦,並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紅地毯派”

  地毯壓破“綠羊羊”手臂服務崗位:天河體育場器材組志願者

  每逢頒獎儀式,天河體育場器材組的“紅地毯派”志願者,就要“傾巢而動”,爭分奪秒地鋪紅地毯。

  時間的控制對於頒獎典禮各個流程的順利進行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及時地鋪好紅地毯,器材組在正式頒獎前已經練習過無數次了。30多米的厚重紅地毯把志願者的手臂給壓破了,而志願者在每次訓練中都要在規定時間內把紅地毯鋪完,重復一次又一次,根本顧不上手臂的疼痛。

  “舟車勞碌派”

  他們的賽場在車上服務崗位:交通調度中心志願者

  “天河體育中心交通集散點—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汕尾)”MB019線路,是這個亞運志願者團隊工作的全部。MB019線路是負責接送主媒體中心的記者到位於汕尾的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的班車,服務於這條線路的是來自華南理工大學交通服務調度中心的志願者。MB019線路每天一班車,早上5:10從天河發車,19:30從汕尾返回,單程約300km,耗時4小時左右。

  到了19:30,這個團隊的志願者就會坐車返回廣州,他們一般要到晚上接近12點才能回到學校。“我的‘賽場’在車上!”志願者陳營生這樣評價自己的服務工作。

  “真槍實彈派”

  摸槍摸得手長繭服務崗位: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擊館槍彈庫志願者

  從11月13號射擊館開賽首日,身著藍色運動裝的蒙古運動員領走第一支槍起,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擊館槍彈庫志願者的賽時服務就正式開始了。由於他們每天都與槍彈接觸,所以稱之為“真槍實彈派”實不為過。

  槍彈庫志願者隊長葉澤瀚説槍摸習慣後恐懼感就減少很多,“你看看,摸槍摸彈摸得我手都長繭了”。因為領取槍支時運動員不能進入槍庫,所以都是由志願者根據號碼牌,從槍庫裏提出他們的槍支。“手槍等短槍相對較輕,要是碰上步槍等長槍,那十幾二十斤是免不了的了,如果碰上是兩支槍裝在一起的,那重量就更不得了了。”葉澤瀚介紹道。因為運動員的訓練時間不定,所以一整天都陸續有人來槍彈庫。也因為如此,志願者們無法從崗位走開一步,必須時刻待命。

  “夜不歸宿派”

  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坐著打盹兒服務崗位:嘉賓迎送組志願者

  這是一支神秘的隊伍,自上崗以來以來大部分時間都與亞運志願者大部隊分離,駐點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負責迎送各國的運動員與技術官員。由於航班抵達時間每日24小時皆有分佈,且隨時可能變更,在航班最密集的一週裏,志願者們要駐紮在機場附近的辦公場所過夜,有航班的時候就直接進入機場等候,所以被稱為“夜不歸宿派”。

  在亞運會開賽後的一週裏,嘉賓迎送組的40多位志願者輪班在機場附近駐紮,一有航班就“殺”入機場等候,只為了能夠準時接機,不遺漏任何一個航班。“有時候好幾天沒能洗澡,在機場的時候,實在睏了,就只能輪流到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坐著打個盹兒。”趙夢琪笑著説,“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電話,手機一下就沒電了,出現緊急情況時,就只能動用為數不多的幾部對講機來聯繫。”

  “日光浴派”

  皮膚黝黑是他們的特征服務崗位:廣州體育館公交站點路口城市文明志願者

  廣州體育館公交站點路口公交總站點很空曠,周圍沒有樹蔭可以遮擋陽光,但即使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也會有城市文明志願者堅守在崗位上,手舉“大拇指”,微笑地開展指引服務。由於工作環境的特殊性,這群志願者俗稱“日光浴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皮膚黝黑。

  來自國防工業職工大學的張昕琪是廣州體育館公交站點路口志願者的隊長,也是這個路口的志願者中最黑的一個。“我們每天7點半就得準時上崗,所以基本上6點多就得集合完畢。在服務過程中,我們主要負責引導進站的公交車按指定位置排列,有時也有一些遊客過來問路諮詢。”張昕琪為記者介紹道。(記者 雷雨)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