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志願者

海外亞運志願者:我參與,我快樂!

時間:2010-11-18 15: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 郭軍

  “北京奧運會時有機會當志願者,可惜我沒參加,我很後悔。廣州亞運會我不想再錯過!我來了,雖然只是個小小的驗票員,但我無比自豪!”在廣州大學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體育館的志願者之家,18日中午,記者見到吳洽泉時,這個精力充沛的委內瑞拉華裔大男孩正在為下午的工作做準備。

  據了解,自去年4月志願者招募啟動以來,共有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報名申請當亞運志願者。最終有973人完成測試和錄用,被分配在36個亞運場館提供志願服務。

  吳洽泉的父親是委內瑞拉的僑領,為了讓小吳接受中華文化熏陶,早在7年前就把他送回中國學習中文。目前,吳洽泉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生性活潑外向的他,很喜歡與陌生人交流,喜歡參與大型的活動。“做亞運志願者,能認識這麼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與他們交流,互相幫助,互相支援,大家一起朝著一個目標為社會服務,我總感覺莫名的興奮。”

  吳洽泉説,在自己工作的這個場館志願者團隊裏,志願者除了來自國內,還有來自印尼、韓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簡直象個小小的聯合國。“做自願者最大的收穫是經驗的積累,是參與的快樂和自豪。”

  參與亞運,服務亞運,分享快樂也是香港300多名亞運志願者的心願。目前在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念大三的袁俊傑與其他10名香港志願者被分配在總部酒店做服務助理,每天早上8點就要上班,負責接待來自各國的貴賓,協助組織相關的大型會議,有時還要臨時分派去當英語翻譯。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當翻譯時有個韓國贊助商因為證件的問題被耽誤了很長時間,情緒顯得很低落。這時袁俊傑和隊友不厭其煩地安撫該名賓客,並積極與有關方面協調。當問題最終解決時,該贊助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並高興地向每一個志願者贈送了一枚亞運紀念章。

  談到這幾天來的感受,袁俊傑説道:“剛開始有些不習慣,經過幾天來與內地誌願者密切的合作與交流,很快就適應了。志願者的義務就是服務好各國賓客,讓他們對廣州、亞洲有一個好的印象。”

  袁俊傑告訴記者,其實早在去年做香港東亞運動會的志願者時就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如今香港正打算申辦亞運,“我希望我服務廣州亞運的經驗將來能派上用場。”

  海外亞運志願者中不僅有“菜鳥”,也有經驗豐富者。68歲的李麗珠來自加拿大,曾做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這次在亞運會志願者調度中心服務,李麗珠説,舉辦亞運,不僅讓廣州在海外的影響更大,對城市風氣也有很大影響。“這裡面,也有志願者的一份功勞吧。”

  亞運志願者不僅以細緻入微的服務讓各方賓客貼心,還以真誠的微笑讓人暖心。在廣州體育館做安檢的日本志願者島田陽子,每天要在安檢口站8個小時的崗,但面對每一個通過驗證口的觀眾或嘉賓她總會報以標誌性的甜美笑容,讓人印象深刻。陽子説,“把我安排在這個崗位,就説明這裡需要我,我就應該堅守它,熱愛它,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