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評論反應-評論反應亞運會

解放軍報:幾多重逢

時間:2010-11-15 10:51   來源:解放日報
    “萬水千山,相隔多遠;珠江彎彎,伸手相牽。”廣州亞運會會歌《重逢》以婉約的旋律唱出了人們相逢亞運賽場的喜悅。這首歌的曲作者撈仔曾對媒體解釋説,運動會除競技之外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就是促進不同種族、民族人們的友誼與交流,這可能是人們票選《重逢》為會歌的主要原因。

  今天的亞運賽場上,對“重逢”二字感觸最深的,怕是我軍選手林丹和印尼羽毛球名將陶菲克了。兩人已經有“N”次在亞運會、奧運會、世界盃、世錦賽等比賽中相遇了。有記者稱他們倆是“老冤家”,林丹頗不以為然。其實,頂尖選手之間往往惺惺相惜,外人很難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

  重逢的豈止是各國各地區的選手們。本屆亞運會,註冊記者超過了8000人,規模僅僅比運動員隊伍小一點,各國老記中曾經多次見面並結下友誼的也不少。今天下午我早早來到天河體育館,就瞅著一位印度大鬍子記者臉熟。“2007年,你到過海德拉巴?!”記憶的火花剎那間燃起感情的烈火,對方猛然咧開嘴巴笑起來,大鬍子一翹一翹的。3年前,我在採訪第四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時,曾與他共搭一輛蹦蹦三輪車奔波賽場,不想今日再次見面。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在媒體村吃飯時,一位叫伊森的英國人極為嚴謹地在“嶺南風味”、“亞洲風味”、“西餐風味”等一溜兒餐區前逡巡。超過2米的身高使他在眾多廚師、服務人員中頗有“鶴立雞群”之感。這位不茍言笑的高級廚師擔任整個媒體村的餐飲顧問,他供職的公司曾服務於北京奧運會、多哈亞運會,這一次他的團隊又來到廣州,與中國、與亞運可以説是老相識啦!

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