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評論反應-評論反應亞運會

遼寧日報:中國亞運千金易得遺憾猶存

時間:2010-11-14 13:36   來源:遼寧日報
  一項最冷門冠軍將寫入中國體育歷史。梁瑜潔/沈宏,這對冠軍舞者組合成了千金主角,在之前熱門項目奪金不順的情況下,他們為中國代表團拿下了亞運會歷史上中國亞運歷史第1000金落戶一項冷門的項目,這也許本身就別有一番意義。36年前的德黑蘭亞運會, 25歲的蘇之渤,一個今天不為人知的陌生名字,在德黑蘭亞運會男子小口徑手槍慢射中,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亞運金牌;36年之後,當中國人已經習慣在亞運賽場上狂風漫卷時,一個新的里程碑時刻悄然到來。

  可是,中國迎來了亞運的1000金,但是在這1000金中,屬於三大球的僅有20枚。而且,本屆廣州亞運,中國三大球的成績都令人擔憂,如果無法在這些極具重量級的項目上獲得金牌,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遺憾雖有,精神長存。1000金的背後有三代體育人為之不懈的奮鬥,當年年輕的冠軍們現在已經成為各個項目的帶頭人,蘇之渤實現中國亞運會金牌“零的突破”,而現在他已經是中國射擊隊飛碟隊的領隊。

  第八屆曼谷亞運會上,體操名將馬艷紅橫空出世,隨後中國體操項目人才輩出。自此中國體操的強勢地位一直傳承至今,總計為中國體育貢獻超過100枚亞運金牌。第九屆新德里亞運會,乒乓界的傳奇人物蔡振華奪取冠軍,隨後他的手下又誕生了數以百計的世界冠軍。

  當然,中生代的冠軍中,還有以“乒乓女皇”鄧亞萍為首的一批體育界骨幹力量,為中國走向世界而努力著。從1974年開始踏上亞運之旅,中國正好是第十次參加亞運會,1000枚金牌本身足以説明中國體育在亞洲的強盛地位。廣州亞運的“千金”開局,僅僅是中國體育強盛的“數據化”體現,以前參加比賽,我們更多的是希望中國體育健兒能夠鞏固亞洲霸主地位,繼而實現金牌和獎牌榜的大豐收,特別看重成績。現在,這個 冷門項目中誕生的 “千金”應該有了新的詮釋——中國體育健兒仍然會力爭最佳成績,但中國人更看重的已不再是金牌數量的多少,而是希望能夠參與到比賽中去,享受亞運帶給我們的實實在在。□本報記者/黃 岩
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