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評論反應-評論反應亞殘運會

亞殘運會特稿:文明新跨越

時間:2010-12-21 09:14   來源:新華網

  盛大輝煌的開幕,盛大輝煌的閉幕,高潮疊起、精彩紛呈的日日夜夜。歷史已經定格: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首屆廣州亞殘運會樹立了亞洲人民引以為驕傲的豐碑,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採自北京中華世紀壇的亞洲殘疾人運動會聖火點燃了珠江兩岸,41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奏響人道主義、亞洲和諧的洪鐘,餘音仍在南中國天際和人們的心中回蕩。中國和亞洲無數人的興奮、激情、感動見證了兩個亞運會的歷史貢獻:帶著深深烙上的東方新文明印記及和諧亞洲新氣象載入人類文明史冊!

  愛心洋溢迎“兩會”

  登越秀山,看五羊雕塑,回味廣州建城的千年神話,是許多外來賓客遊廣州的首選。然而,多少年來,是否能到達這裡一睹五羊芳容也成了劃分健全人和下肢殘疾人的界線。廣州亞運會開幕之際,一座無障礙電梯讓“山路變通途”。

  北起廣州從化市山區賽馬場,南到廣州南沙區珠江出海口,散佈著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53個場館。珠三角大地向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敞開了懷抱,讓他們進入一個區域巨大的無障礙世界,釋放著中國對殘疾人的溫暖和愛心。

  數字是枯燥的,然而,激情和巨大的愛的能量蘊藏其中:30個宗教場所、334家賓館的無障礙設施升級改造,41個社區獲裝400臺無障礙電梯,100臺裝有盲人語音遙控報站系統的計程車,750臺同樣配置的公交車,1100套盲人過街音響信號裝置,1130公里盲道鋪滿41條城市主幹道,2萬個坡道佈滿廣州大街小巷。

  今天的廣州乃至整個廣東,從家居內部設施到社區環境,城市道路、機場車站碼頭、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場所,盲道、坡道、扶梯、低臺為來自亞洲各地的殘疾運動員、教練員打造了一個全方位的“無障礙世界”,並惠及萬千殘疾人。2 5萬名賽會志願者搭建了一條條“愛心無障礙通道”,50萬名城市誌願者活躍在廣州街頭巷尾。

  我們無法逐一講述為籌辦兩個亞運拼搏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心中的甜酸苦辣。我們知道一切最終都成了愛的結晶。當見到數以千計的健全人在廣場上齊學手語的壯觀場面,人們怎能不為之動容。在廣州黃埔公園廣場,手語老師帶著1000多名窗口從業人員和志願者,齊齊做出“廣州歡迎你”、“你好”、“很高興認識你”等手語動作。幾年來,像這種愛心洋溢的場面在廣州比比皆是。

  亞運會謝幕後短短14天,亞殘運會又準備就緒。成千上萬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克服了一場大戰後的體能疲憊和心理鬆懈,投入到亞殘運會的激情之中。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我們歡聚、我們分享、我們共贏”,“兩個亞運一樣精彩”!

  羊城入夜的冬日格外動人,珠江兩岸人聲鼎沸,人們驚嘆于珠江兩岸現代建築鱗次櫛比與夜空中的溢彩流光。

  廣州,中國一座省會城市,在亞洲率先同城同年舉辦“兩個亞運會”。僅僅20年前,中國舉全國之力辦亞運,25億元的籌辦經費尚需社會捐資6億元,留下了無數國人捐資助亞運的感人故事。20年後,廣州已成為中國率先邁入“萬億元GDP俱樂部”的城市之一。廣州所在的廣東省是逼近四萬億元的“超級經濟體”,全省GDP是20年前全國經濟總量的兩倍半。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王新憲説:“我們國家先後舉辦過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世界特奧會以及2008年北京殘奧會。在廣州舉行的首屆亞殘運會,是北京殘奧會之後我國舉行的又一項國際殘疾人體育盛會。在短短兩年時間裏舉辦兩次殘疾人體育盛會,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首屆亞殘運會與亞運會實現了同年同城由同一個組委會舉辦,這也是全社會對殘疾人群體認識不斷加深、對殘疾人人權切實保障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亞殘運會是一次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大力弘揚。”

  兩個亞運會折射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神奇力量,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跨越。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