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評論反應-評論反應亞殘運會

廣州亞殘運:請欣賞殘疾人運動的“特別之美”

時間:2010-12-15 07:48   來源:新華網

  將藍色和紅色的球輪流丟向地面,有時還需要用斜管和斜的U型管;場上殘疾人運動員來來去去,卻沒有什麼激烈的對抗與角逐,硬地滾球運動的看點在哪?

  7人制足球賽,殘疾人運動員們行動不便,肢體協調難度很大,但這不妨礙比賽打出戰術、講求配合,在一些瞬間還迸發出不遜於高水準健全人足球賽的精彩,原因是什麼?

  在盲人門球的現場,運動員會不停地起立、臥倒,場面激烈,觀眾卻不能隨意鼓掌喝彩,這又是為什麼?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個縮影——在眼下開展的亞殘運會比賽中,一些“特別”項目和一些“常規”項目,有時會使觀眾感到困惑和不解,甚至産生“看不懂”的情況。

  然而,只要認真觀看和欣賞,靜靜品味與體驗,這些“看不懂”和“為什麼”背後蘊藏的美與力量,就能無可阻擋地迸發在你的面前。

  在許多殘疾人體育運動項目和每一個看似艱難的動作背後,是殘疾人運動員艱苦訓練、追求康復,通過體育活動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中國隊硬地滾球教練楊森説,對於患腦癱的BC1和BC2級運動員來説,日常生活都需要別人幫助。在硬地滾球項目上,常人舉手之勞的丟球動作,殘疾人運動員往往要練習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對於腦癱和嚴重行動障礙的人士而言,如果練習多了,可以幫助他在生活中加強自理能力,也使得他本人更好的面對社會。”楊森説。

  參加BC4級比賽的中國香港選手梁育容説,在從事硬地滾球運動前,他是一個十分害羞的人,走在大街上都不敢跟陌生人説話。

  “但現在,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敢去嘗試做很多新鮮的事情,變得更加自信、樂觀。”梁育容説。

  在盲人門球項目上,由於需要頻繁的撲救,有殘疾人運動員戲稱這是“先練會摔跤”的運動。這項激烈的賽事還需要絕對安靜的場所,因為運動員完全憑藉聽力判斷來球方向;為了加大攻擊力度,很多運動員喜歡在轉體後再將球投出,動作類似投擲鐵餅。

  “這些看似特別的地方,其實都是對運動員康復有幫助的。以球內鈴鐺辨別方向提升、訓練了聽力,在防守時鍛鍊了身體的感覺和靈敏度和四肢力量,進攻投球對上肢力量和全身的協調性都有不小的幫助。”廣州亞殘運會盲人門球項目競賽主任助理陳少波説。

  學習、懂得欣賞這些有著“特殊”之處的體育項目,也是健全人士學習、懂得如何接觸、尊重殘疾人的重要渠道。

  在盲人門球比賽中,觀眾要保持絕對的安靜,不能隨便鼓掌和喝彩,以免影響場上運動員對來球方向的判斷;在殘疾人自行車比賽、盲人五人制足球比賽等諸多項目上,也不能隨意製造聲音、避免殘疾人運動員因為外界影響失去平衡感,這些都是人們觀賽必須遵守的準則。而熟悉、遵循這些準則,對於人們在社會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關心、幫助殘疾人,大有裨益。

  “看完比賽後,我會想,如果在圖書館、醫院等地方和盲人相處,我是否也應該儘量避免製造大的噪音,不干擾他們的行動?我在公共場合洗完手之後,別再甩得滿地都是水?”在盲人門球比賽現場,觀眾周博這樣説。

  學習、懂得欣賞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特別之處,還在於通過觀看比賽。去更深刻的體會“身殘志堅”所蘊藏的巨大力量和寶貴精神價值。

  硬地滾球乍看上去沒有“爭鬥”的場景,也沒有華麗的技術,就是兩位運動員在場地裏拋球。然而,熟悉這個項目之後,就能發現這個項目中蘊藏著不遜於其他賽事的激烈對抗。一些運動員的拋球技術非常高超,粘球、撞球幾乎是分毫不差,而他們表現出的良好的戰術思考,對於一些健全人來説也很難做到。

  在7人制足球賽賽場上,志願者羅文傑説,雖然不少運動員身體協調性差,但他們在賽場上表現出的意志和智慧、品質,絕不亞於健全人足球隊。“他們一樣講求‘排兵布陣’、戰術意圖,運動比賽中體現出的意志之美,令人欽佩。”

  追求、奮鬥、智慧、意志……眼下,亞殘運會的賽事逐步進入高潮,廣州推出免費觀賽的政策,觀看亞殘運會賽事的社會各界觀眾越來越多。沉下心神、投入其間,才能讓自己不斷發掘、了解殘疾人運動的諸多“特別之美”。(記者王攀 孔博 李鵬翔)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