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評論反應

亞運點評:七金難解國球“三問”

時間:2010-11-21 09: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隔32年後再度囊括亞運會全部7個項目冠軍,一直被認為“笑傲天下易,獨步亞洲難”的中國乒乓球隊,終於在廣州主場收穫了自信。但閃亮的7金光環能否護佑國乒隊登上倫敦奧運的最高領獎臺,亞運會尚不足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女隊誰人領軍?

  “海外兵團”的間歇性爆發,讓女隊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痛。世乒賽失利半年來,5朵金花臥薪嘗膽,“復仇”無可爭議地成為亞運之行的終極目標。

  團體首戰郭躍“精神恍惚”爆冷不敵中華臺北鄭怡靜,準決賽劉詩雯技術不足苦戰5局惜敗韓國新人石賀凈,加之世乒賽上“90”後的糟糕戰績,李曉霞、郭焱重新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

  與新加坡隊的終極對決,中國隊集體爆發,甚至沒有給對手一局勝利,如此痛快地“翻身”、“雪恥”,主帥施之皓激動之餘,依然對“誰人領軍”三緘其口,“隊伍一定需要核心,但要看這兩年誰更穩定,5個人都有機會。”

  隨著王楠退役、張怡寧半隱,國乒女隊從未像現在這樣在一個奧運週期消耗近半時仍面目模糊。新主力集團起伏不定,敢打惡仗、能拼剋星,出場就讓人放心的“天后級”選手至今仍是空白,女乒註定還要繼續“無核時代”。

  男團如何布陣?

  團體、雙打見金,單打憾負隊友,觸底反彈的王皓已成中國男隊“定海神針”。出於奧運戰略的考慮,“忍痛割愛”王勵勤、“雪藏”奧運冠軍馬琳,亞運會成就了馬龍、張繼科、許昕一幹小將的大賽磨礪,積累經驗、提振士氣,他們更大的收穫在獎牌之外。

  “拘謹慌亂”、“死裏逃生”,雖然如此形容男子雙打的亞運征程,但主帥劉國梁還是最看重這枚金牌的“試驗價值”。

  中國隊的整體實力獨步天下,奧運團體賽制中的雙打便成為撼動霸主地位的“命門”。“我們有意識不把雙打固定,因為能打奧運會的選手必須既要有個人能力,又要能跟更多不同特點的隊友搭檔雙打,這樣教練在排兵布陣上才能比較活,否則5局3勝的賽制很容易被對手看死。”劉國梁分析説,未來一段時間內,類似亞運會以老帶新的“混搭”將繼續多種嘗試,“多面手”才能增加自己進軍奧運的砝碼。

  奧運一家獨大?

  稱霸亞洲就是冠絕世界,女線尚可只提防近鄰;但對中國男乒來説,亞洲有日本崛起,歐洲有德國“叫板”,備戰奧運可謂腹背受敵。

  日本隊今次以水谷隼、松平健太等年輕人擔綱,前者過關斬將殺入男單4強,後者對陣世界排名第一的馬龍竟在前半盤佔盡優勢。奧運冠軍馬琳直言:“日本隊年齡小,上升空間大,如今日漸成熟,整體實力已超越仍由老將領銜的韓國隊,今後將成為中國隊的麻煩製造者。”

  “亞運會只是演練,奧運會才是真打仗。”劉國梁透露,“德國隊已經正式提出要在歐洲戰場(2012年多特蒙德世界團體錦標賽)戰勝中國,否則就在倫敦實現目標。他們的口號不是空喊的,大家都在為2012年和2016年奧運會培養人才。單兵作戰絕對有風險,中國隊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去拼。”中新社記者 王歡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