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中國亞運代表團-射擊

回顧中國體育亞運路 36年記憶映射體育崛起軌跡

時間:2010-10-07 09:13   來源:新華網

  亞運會創辦至今,幾乎與新中國的發展同步。亞運會的興旺壯大,伴隨著中國由弱趨強的歷史進步。從亞運會這面“鏡子”中,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崛起的軌跡和中國人奮發向上的品格。

  1974年,中國運動員首次踏進亞運賽場,獲33枚金牌,金牌榜列第三。這一尚可的成績,正是新中國建設取得一定成績的折射和沉澱。

  中國選手蘇之渤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射擊自選小口徑手槍50米慢射比賽中,以552環的成績獲得冠軍。這是中國在亞運會上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1974年9月5日,中國女運動員李亞敏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上,打破女子標準手槍25米60發的世界紀錄。這是中國運動員在亞運會上打破的第一個世界紀錄,也是這屆亞運會打破的惟一一項世界紀錄。

  四年後,中國第二次派選手參加在曼谷舉行的第八屆亞運會,爭得51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列第二。

  中國選手梁戈亮和張立分別獲得第八屆亞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冠軍。中國乒乓球隊囊括這屆亞運會乒乓球比賽的全部7塊金牌。

  1982年第九屆新德里亞運會,第三次出征的中國代表團獲61枚金牌,破天荒地超過30年來獨佔8屆亞運會金牌榜第一的日本隊。這次突破,與一年前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乒乓球隊囊括世乒賽七頂桂冠,以及兩年後許海峰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無一不是民族崛起、國力增強所形成的歷史必然。

  1982年11月30日,中國運動員鄒振先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田徑賽中,以16.80米的成績打破三級跳遠16.56米的亞運會紀錄,並獲得冠軍。

  1982年12月1日,中國選手朱建華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男子跳高比賽中成功越過2.33米的高度,並該成績獲得冠軍。

  新德里、漢城、北京、廣島、曼谷、釜山直至多哈,中國隊24年內連續7屆保持亞運會金牌榜第一,表明中國的亞洲體壇盟主地位不可撼動。

  1986年9月24日,中國選手李寧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十屆亞運會上奪得男子團體、個人全能、吊環、自由體操4項冠軍,開創了“李寧時代”。

  1986年10月5日,在漢城舉行的第十屆亞運會的最後一天,由蔡建明、李豐、余壯輝、鄭晨組成的中國隊在田徑男子4*100米接力比賽中,以39秒17的成績獲得冠軍,並刷新了亞洲紀錄,為中國團奪得第94枚金牌,使中國隊在金牌總數上以94比93戰勝韓國隊,登上金牌總數榜首的位置。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開幕。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奪得總共310枚金牌中的183枚。

  1994年10月4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第十二屆亞運會上,中國體操選手莫慧蘭在女子體操團體賽的高低杠比賽中獲9.95最高分。莫慧蘭在這屆亞運會上共獲得女子團體、跳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體操5枚金牌。在廣島亞運會體操競技場上,中國選手奪取了14個項目中的13枚金牌,颳起了強勁威猛的“中國旋風”。

  1994年10月12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第十二屆亞運會女子足球決賽中,中國隊以2比0戰勝東道主日本隊,獲得冠軍。

  2006年12月6日,中國選手張楠在多哈舉行的第15屆亞運會體操女子平衡木比賽中奪得金牌。這也是中國隊自1974年首次參加亞運會以來所奪得的第100枚體操金牌。

  2006年12月7日,中國選手丁俊暉在多哈舉行的第15屆亞運會斯諾克男子個人決賽中奪得金牌。這是丁俊暉在這屆亞運會上奪得的第三枚金牌。

  從36年前推開亞運會大門開始,中國人的亞運之路雖經歷坎坷,但越走越寬廣,中國人在亞洲體育事業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大。中國體育的發展將為亞洲體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