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中國亞運代表團-舉重

女舉青黃不接 亞運高於一切--舉重世錦賽金牌縮水

時間:2010-10-07 08:33   來源:新浪體育

  土耳其世錦賽,中國大力士奪得14枚金牌,其中4枚為總成績,高居金牌榜首位,但金牌收穫數卻創近八年世錦賽新低。

  前兩年,舉重國手在世界頂級大賽所向披靡。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女國手各奪得4枚金牌。2009年韓國高陽世錦賽,男子大力士在所參加的5個級別中,無一例外地摘取冠軍。短短一兩年時間,中國舉重奪金數為何出現大縮水?

  鍛鍊新人為主 隊伍青黃不接

  和去年世錦賽一樣,中國女舉派出了以年輕選手為主的陣容,隊中沒有陳燮霞、劉春紅、曹磊等名將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田源(17歲)、陳曉婷(19歲)、鄧薇(17年)、康月(19歲)和孟蘇萍(21歲)五位小將,7位國手中僅歐陽曉芳一人曾問鼎世錦賽冠軍,田源、鄧薇甚至是奧運會的“青年版”冠軍。

  大名鼎鼎的中國女舉派出這樣一支名氣不大的軍團,目的自然不是為了爭奪金牌。出征前,中國舉重隊就提出了參賽目的: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滿額(席位)。以中國女舉的實力,完成這一任務如探囊取物,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金牌多與少已不是舉足輕重的大事。同時,派遣小將也有鍛鍊新人的目的,為她們參加更重要的賽事積極經驗。

  對於年輕選手來説,這樣的平臺鍛鍊價值很大。參加53公斤級的陳曉婷是第二次參加世錦賽,上屆奪得抓舉金牌,這次她的總成績從上屆的218公斤上升到222公斤,同時收穫了抓舉、挺舉冠軍。兩位青奧會冠軍鄧薇、田源表現同樣不俗,鄧薇奪得58公斤級總成績和挺舉冠軍,從這位小將身上已看出當年陳艷青的影子。田源雖無緣金銀,但她的三項成績均打破世界青少年紀錄。上演壓軸戲的孟蘇萍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挺舉比賽硬是從韓國巨星張美刀手中搶走挺舉冠軍。

  由此看來,中國女舉雖然整體成績欠佳,但借助世錦賽舞臺讓小將們得到寶貴的練兵機會,從這一角度看,女舉在安塔利亞付的這筆學費並不冤枉。

  當然,中國女舉優勢不及以往,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本屆世錦賽共打破6項世界紀錄,為土耳其、哈薩克和俄羅斯選手的傑作。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女舉未能創造一項世界紀錄,通過這一側面不難看出中國女舉整體實力的青黃不接。

  比賽戰術欠妥 部分名將有傷

  和女舉不同,男舉這次派出的8名選手,均是齊刷刷的國內頂尖高手,龍清泉、廖輝、陸永為北京奧運會冠軍,呂小軍是去年世錦賽男子賽臺的一號紅人,吳景彪、張傑、丁建軍、蘇達金均是國內舉重達人,他們或在世錦賽奪過金牌,或在國內賽事有過超世界紀錄、奪全運會冠軍的出眾成績。

  上屆世錦賽,中國男舉同樣派出8位高手參賽,創造了參加5個級別均奪總成績冠軍的奇跡,他們8人中這次有7人參加了安塔利亞世錦賽。短短一年間,男舉成績的金牌數和總成績金牌數分別從12枚、5枚減至7枚、2枚,縮水幅度不可謂不大。

  八位高手未能複製上屆世錦賽奇跡,除大多數選手狀態未能達到最高水準外,與比賽時戰術不當也有一定關係。上屆世錦賽在77公斤破紀錄奪金牌的呂小軍就是一例。抓舉比賽,呂小軍最後一舉一心想打破自己創造的174公斤的抓舉世界紀錄,結果紀錄未能打破,還被亞美尼亞選手馬蒂羅斯揚(173公斤)拉在身後,以170公斤屈居抓舉亞軍。也正是這3公斤的差距,導致呂小軍丟掉了總成績冠軍,否則體重較輕的他完全有可能囊括三金。

  傷病纏身也是男舉戰績下降的一個原因。陸永是奧運會、世錦賽85公斤級雙料冠軍,這次他沒有奪得一枚獎牌,原因是他的膝部有傷,最終僅以372公斤獲得總成績第5名。比北京奧運會(394公斤)、高陽世錦賽(383公斤)差了一大截。

  亞運壓世錦賽 國舉觀察對手

  雖然世錦賽是年度最高級別的國際賽事,但中國體育界一向注重綜合性運動會,廣州亞運會將在一個半月後舉行,因與安塔利亞世錦賽賽期相近,國際舉聯年度最高級別賽事只能讓位於四年一屆的洲際綜合運動會。

  以往每逢亞運年,中國舉重決策層基本將主要戰線移向亞運會,經常出現主力選手參加亞運會,替補選手出席世錦賽的情況。以2002年世錦賽為例:中國舉重隊收穫16枚金牌、5枚總成績金牌,2003年世錦賽分別上升到21枚金牌、7枚總成績金牌。另外,對中國女舉而言,時下對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強,這次派出新手為主的陣容,也有觀察歐亞主要對手的意圖,為更好地備戰今後大賽打下基礎。

  男舉雖沒有隱藏實力的目的,但這屆世錦賽距離亞運會不足兩月,一般情況下高水準運動員很難在這段時間內出現兩次好狀態。由此看來,龍清泉、丁建軍等人的水準明顯不及去年的全運會和世錦賽,也就不難理解了。 (王全立)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