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夢之隊”搶金秘籍 訓練時“向師傅放箭”

時間:2010-11-23 10:10   來源:上海《青年報》

  射箭,中國男女團領先3環慘遭韓國“夢之隊”逆轉;擊劍,在強悍的韓國劍客面前,昔日戰績驕人的中國隊且戰且退;射擊,韓國隊卷走13金,中國的不少優勢項目遭遇慘敗——這是為什麼?因為韓國備戰亞運的魔鬼訓練!火葬場練膽量的心理訓練,每天16小時的身體訓練,還有亞運冠軍免除兵役的承諾,那是最大的動力!

  本報廣州專電特派記者張楠

  射箭教練站在靶子旁邊

  一位迷人女郎被五花大綁在靶子上,蒙著眼睛的刀客扔出一把把飛刀,飛刀自然不會擊中女郎;或者是女郎頭上頂一個蘋果,槍手在百步之外射出一槍,穿蘋果而過,女郎安然無恙——這些在電影和魔術表演中才有的神奇場面,卻出現在韓國射箭隊的日常訓練之中!於是不難理解,為什麼韓國女隊在緊張到窒息的加賽中能打出3個10環。

  當記者詢問韓國隊教練趙殷辛請教如何鍛鍊射手的心理素質,趙殷辛説:“我們確實有不少特殊的方法來鍛鍊隊員的勇氣和意志。”這些特殊方法包括——

  A.教練冒著中箭的危險,站在靶子旁邊讓隊員射箭,以錘鍊隊員的意志,不要以為射箭比賽的箭沒有殺傷力,在某次比賽中,射出的箭曾擊碎了靶子背後的攝像頭;

  B.蹦極,讓運動員突破心理恐懼;

  C.長期野外生存/疏通下水道,適應各種極端環境;

  D.在棒球場或公園訓練,提升抗干擾能力;

  E.把蛇放進運動員的衣服裏,以提升膽量,曾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得射箭團體金牌的李恩慶透露:“以前經常發生因為緊張而在比賽中難以取得好成績的事情,因此勉強用手抓住了蛇。”現在大家能理解,為什麼韓國總能在射箭大賽中獨佔鰲頭了吧?

  擊劍魔鬼訓練16小時/天

  截至昨晚20點,在中國劍客曾叱吒風雲的亞運擊劍賽場,韓國隊狂攬6塊金牌,而中國隊只有3金,在6項個人賽中,韓國隊霸氣十足地奪走5金,當仲滿、譚雪這些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劍客被奪走金牌,中國擊劍隊成為廣州亞運會最尷尬的隊伍。

  韓國擊劍隊異軍突起的秘訣是什麼?其實這或許根本算不得秘訣,那就是瘋狂訓練!韓國擊劍隊主教練薩普雷披露:“這是選手們有生以來訓練量最大的一次!亞運會前,我們的隊員全部從早晨6點開始練,每天訓練16個小時以上,中午用餐是僅有的休息時間,每天訓練都一直進行到晚上22點以後,隊員們才能上床睡覺。”

  參加過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女子佩劍選手徐美靜説:“韓國隊之前從來沒有過那麼大的訓練量!我們之前很擔心這會給體能帶來負擔,不過通過魔鬼訓練,讓我們都獲得了質的飛躍,自信心得到很大提升。”韓國擊劍隊還不只進行日常訓練,他們還進行了韓國海軍部隊特有的拉練,並且專門進行了心理強化訓練。

  射擊火葬場扮鬼練膽量

  另一支在亞運會上灰頭土臉的隊伍,是中國射擊隊,

  多哈亞運會,中國射擊隊贏得了44個項目中的27枚金牌,佔金牌總數的61.36%,在15個奧運項目中,中國射手斬獲12金,只是丟掉了飛碟項目的3塊金牌,而4年前,韓國射擊隊只奪得了3枚金牌,完全是一副“陪太子讀書”的模樣。

  在廣州亞運會作為東道主作戰,中國射擊隊的目標是“超越27枚金牌”,結果,中國射擊隊只拿到了19枚金牌,龐偉、郭文珺等奧運冠軍紛紛落馬,主帥王義夫無言以對,而韓國隊則搶走了12枚金牌,韓國主帥還説“只付出了80%的力量”。

  韓國射擊隊鍛鍊心理素質的方法,也很特別,那就是讓隊員到火葬場“體驗遊”,而教練扮鬼嚇唬隊員。除了這種奇招,韓國隊教練車榮哲透露,韓國射擊隊有專門的心理分析師,對每個隊員的性格進行研究,將結果提供給教練,在賽前對隊員進行心理調節。心理分析師金炳賢的座右銘是:“頂級運動員之間的水準差距不大,獎牌的顏色由心態決定。”

  獎勵亞運冠軍免除兵役

  截至昨晚20點,韓國代表團奪得60枚亞運金牌,而與韓國爭奪金牌榜亞軍的日本代表團只有31枚金牌進賬,這是日韓兩國體育的真實實力對比嗎?

  其實,日韓兩國對亞運冠軍的金錢獎勵都很寒酸。日本根本不獎勵亞運冠軍,只獎勵奧運冠軍;而韓國對亞運冠軍每奪一枚金牌的獎勵也只有100萬韓元,比如説樸泰桓在游泳中奪得3枚金牌,獲得的獎金也只有不到人民幣2萬元!

  然而,韓國運動員卻有奪金的巨大動力,那就是免除兵役!在昨天的射箭賽場,一名韓國同行告訴記者:“韓國是義務兵役制國家,成年男子在無特殊情況下必須參軍服兩年以上的兵役,如果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在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話,就可以免除兵役。對於運動員來説,花費兩年時間去服兵役,職業生涯必將遭受極大的打擊,這種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獲得亞運金牌比奧運獎牌要容易一些,所以韓國選手在亞運會上特別拼命!”

  在奪得棒球冠軍之後,韓國隊的秋信守就曾直言不諱地説:“能和隊友一起奪得冠軍,我非常開心,這打消了我之前對服兵役的擔心。”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