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官兵為殘運會激情舞動 幕後故事最為感人

時間:2010-12-12 12:39   來源:南方都市報

  有6062名官兵,一直在白雲區大源基地默默無聞地為亞運會、亞殘運會開閉幕式排演、訓練。他們主要擔負開閉幕式12項表演任務及裝卸搬運、轉場保障任務。表演的節目包括,《花窗舞者》、《翅膀飛》、《花蕾、紗縵樹、鼓陣》等。而在這批“演員”進駐之前,這個排練基地所在地原本只是一所已被棄置的技工學校———不通電、不通水、無通信,只有滿目的荒草和亂飛的蠅蟲。數月的排練中,就在這片原本荒蕪的場地上,這些錚錚鐵漢上演了一個個或有趣、或感人的鮮活故事。

  負責搬石頭的班長

  含淚説“媽媽,我愛你!”

  羅湘古,75250部隊通信連班長、中士,此次亞殘運開幕式錶演中擔負搬運石頭的任務。

  亞殘運開幕式第二篇章《心聲》中,有這樣一幕手語表演,做手語的演員要配合手語大聲地喊出“媽媽,我愛你!”這也許正是羅湘古支亞經歷中永恒的心聲。他的媽媽,今年8月因患腦積水住院治療,至今臥病在床。

  羅湘古2004年入伍,可入伍不久,他的父親因一場車禍而去世。父親的去世讓羅湘古痛心,悲傷的母親更是他內心的牽掛。但作為一名軍人,在家庭與職責的選擇中,他選擇把母親託付給兩個姐姐照顧,毅然決然地繼續著自己的軍旅之路。

  今年8月,小羅的母親患嚴重腦積水住院治療,至今還臥病在床,而家中的兩個姐姐早已遠嫁外地,無法照顧母親。得知這一消息後,一向堅強的羅湘古猶豫了,面對艱難的抉擇,最後,他下決心寫了退伍申請報告。在他的報告中這樣寫道:“想著母親的孤苦無依,我的心裏就像有塊大石頭一樣,堵得慌。我很想忠孝兩全,但這擔子太沉了,沉到我已經不能再這樣背負下去了。”他説,“子欲養而母不待”的悲情不能再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對不起了首長、對不起了戰友,如今“只想著給病重的母親盡最後的孝道”。

  然而,這份退伍申請他卻遲遲沒有上交。因為剛剛寫好申請,就接到了支亞任務,羅湘古默默地把申請放回了衣袋。如果不是支亞前收拾行李時,他的排長偶然發現了這份申請,誰也不會知道他為了支亞,將自己的眼淚往肚子裏流。在家庭與職責的選擇中,羅湘古還是選擇了後者。然而這位可愛的戰士含著淚依然想大聲喊一句“媽媽,我愛你!”

  放棄當演員的“廚子”

  累趴下也要趴著把飯做好

  炊事員的職責就是要保障前線的戰士,吃好、吃飽、吃健康,我趴下,難道前線的參演官兵陪我一起趴下嗎?所以,就算累趴下,我也要趴著把飯做好。

  ——— 支亞分隊炊事員王穎

  王穎,75250部隊支亞分隊炊事班的一名普通炊事員。

  今年9月,部隊受領支亞任務。王穎第一個寫了申請。10天后,上級下發通知,該連擔負的是亞殘運開幕式團體操表演任務。不當廚子,當演員,著實讓王穎高興了一陣。憑著這股衝勁,在表演訓練不到兩周的時間裏,他就站穩了主力位置。可出征前三天,上級突然通知,取消原定保障計劃,改為部隊自行保障。所有當上演員的炊事班戰士,都變得沉默,大家誰也不想再當“廚子”。身為主力的王穎卻主動請纓,他對教導員説:“臺下比臺上更需要我。”身邊的戰友對他的“臨陣退縮”很不理解,紛紛為他惋惜。

  進駐大源訓練基地後,參演官兵們穿著華麗的服裝,拿著精緻的道具在鎂光燈下起舞,不少從舞臺回到灶臺的同志感到失落,甚至有人打趣:“幕後是配角,幹了也白幹,辛勞無價值,苦累無收穫。”

  亞殘運會開幕式倒計時20天,王穎的母親從湖北老家打來電話,問兒子怎麼還不回家。原來王穎家鄉所在地政府,月底要為進入事業單位的退役戰士,安排上崗考試和培訓,不少部隊的退伍戰士已經陸續返鄉,家裏也給王穎報了名。王穎的父親一週前,曾給四營教導員打電話,請他為王穎請假。王穎的假,也很快批了下來。

  王穎畢竟是大學生,參加上崗考試優勢很大,戰友都打算為他慶祝,可他卻將假條還給了教導員,並告訴家人,“現在是部隊支亞的攻堅階段,保障任務重、壓力大,我是炒大菜的主廚,必須留下來。”戰友們都不相信王穎竟然做出這樣“自毀前程”的“傻”事,紛紛勸他三思。王穎卻平靜地説:“支亞對於軍人就是‘戰場’,上了‘戰場’,豈能臨陣脫逃。我可以放棄一次就業的機會,但決不能放棄展示自身價值的機會。”

  10月24日起,王穎每天4時起床,晚上8時回寢,中午只休息1個小時。早餐,他負責製作包子,7時前至少要做1800個。數量如此之多,可他卻説:“1800是不少,可分600份,每人也才吃三個,我的工作還是不到位啊!”正餐,600名官兵一頓飯要吃5個菜,一個菜要炒六鍋才夠量,炒菜用的大鍋,僅放滿一鍋白菜,就有40多公斤,約一袋面的重量。而每頓飯菜的總重量達到了2噸,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重量。支亞一個月,他已經鏟斷了3把鍋鏟。部隊演出人員任務不同,開飯時間也不同,一頓正餐要分時段做,經常出現中餐連著晚餐,晚餐接著夜宵的情況。11月22日晚,連續奮戰4天后,累計睡眠時間不足10小時的王穎,在做夜宵時,累倒在做飯的操作臺上。

  再睜開眼,王穎已躺在醫務室的床上。負責衛勤保障的李醫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説,“他一睜眼,就吵著要回去把夜宵做完。”其實那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醫生要他再住院觀察一天,而他卻説,“就算累趴下,我也要趴著把飯做好。”

  堅守陣地的“李紮實” 專業尖子 甘當萬能替補

  “聽説我們部隊要參加亞殘運會開幕式錶演!”9月中旬,一條爆炸性新聞在75737部隊炸開了窩。正當代表團官兵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時,有一個人卻很鬱悶:“馬上要參加專業尖子集訓,會不會錯過亞殘運會開幕式錶演的機會?”他就是75737部隊二營五連戰士李軍強,幹起工作一點不含糊,人稱“李紮實”。

  吃飯纏,半夜耗,連長終於同意李紮實完成尖子集訓後參加支援亞運的任務。集訓半個月,排練的節目已具雛形,李紮實只能當一名替補演員,他心有不甘,找到教練給他開小灶,就連吃飯走路都比畫動作。為了增強臂力使動作更標準,他見門框就拉,戰友們調侃:“別把房子拉塌了!”10天后,機會來了———一名正式演員患重感冒,需要從替補演員中挑一名頂上。李紮實如願摘掉“替補”的帽子。

  沒想到,不久李紮實也患了重感冒。一想到被自己頂替的那位“感冒兄”,李紮實咬咬牙堅持訓練。靠著一股韌勁,他堅守住了“陣地”。離亞殘運會開幕只剩半個月,導演組計劃抽調李紮實和另外兩名素質最全面的正式演員組成“萬能替補隊”,遇緊急情況能隨時頂替場上每一個位置。李紮實很清楚,現在當替補,最終上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李紮實想到那些淩晨一兩點為他們送飯的炊事班戰友,想到深夜為他們巡診的衛生隊軍醫,想到那些為他們站崗值勤的哨兵……“別人都能做幕後,我為什麼就不能!”

  花絮

  道具就是武器

  色彩斑斕的燈光下彩旗飛舞,訓練日的某個晚上11時許,75737部隊正在奧體中心組織節目排練。指揮臺上,被稱為“袁導”的四營副教導員袁志彬一手拿著話筒,一手拿著鐳射筆指揮著訓練。這天他們第一次拿到了正式演出的道具———一面黃色的彩旗,官兵們排練的激情異常高漲,袁導對排練效果很滿意,於是下達了“坐下休息五分鐘,旗置於左側地上”的密碼。

  官兵坐下後,袁導卻發現大家的彩旗全都靠在了肩上,有的靠左肩,有的靠右肩,顯得很不整齊。於是他用鐳射筆朝臺下指了指並對著話筒重復了一遍“旗置於左側地上”的密碼,但下面似乎還是沒反應。由於隔得太遠,他也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事,剛想發火,腰上對講機裏的話讓他沉默了———“道具就是武器”。原來,官兵們心疼手中的彩旗,擔心放地上會弄臟。

  采寫:南都記者 吳夢紓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