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亞運動態

業餘選手亞運會上也能拿金牌 國字號不敵鐵路職工

時間:2010-11-23 15:16   來源:新聞晚報

  晚報記者 王嫣 倪維佳 廣州報道

  昨天下午,當中國男網公茂鑫/李喆搶十挽救3個賽點,仍憾負印度組合,與中國男網第四枚亞運會男雙金牌擦肩時,對手辛格的身份可能對兩位“小草”有些打擊——他只是一名大學在校生,印度隊沒出動世界級的雙打明星佩斯,還是贏了。

  本屆亞運會1.4萬名參賽運動員中,業餘選手佔了絕大多數。金融分析師、經理、醫生、廚師、農民、漁夫、鋼琴家、大學生……還有公主和王室繼承人,跟職業、專業選手搶奪金牌一點兒不手軟,他們可不光是來“打醬油”的。也有人由此更支援派業餘選手參加亞運會,或者説大幅度弱化“舉國體制”的培養模式,體育強國夢需要群眾一齊參與築造。

  印度大學生奪冠

  25歲的德瓦爾曼和22歲的辛格,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師兄弟,聯手代表印度參加亞運會的網球男雙。德瓦爾曼現世界排名第106位,是亞運會男單2號種子。而他的搭檔辛格則是徹頭徹尾的大學生,在大學網球俱樂部訓練,從未參加過職業比賽,甚至沒有世界排名。辛格稱,自己還有半年才畢業,到時候才會考慮是否轉職業。

  而昨天的跳水男子雙人10米臺決賽,馬來西亞“90後”大學生黃恩良/布萊恩不敵中國“夢之隊”。他們説即便是亞運前的密集備戰,也不過是上午上課前練上兩個小時,下午下課後再練3、4個小時,並沒有投入太多時間。

  “國字號”不敵鐵路女職工

  之前有報道,廣州亞運會花劍個人賽四強選手、日本的太田雄貴需要靠在食品公司做銷售、在藥品企業做業務的收入,來補貼訓練費。無獨有偶,印度兩位田徑金牌獲得者也是邊在鐵路公司上班,邊訓練。

  田徑開賽首日,中國優勢項目的兩大“國字號”女將就輸給了兩位印度鐵路女職工。先是女子10000米,中國白雪僅列第八,上屆冠軍日本選手福士加代子也只獲第四,印度鐵路職工斯裏達蘭與同胞勞特搶走了金銀牌。斯裏達蘭説,不訓練的時候她需要到辦公室上班,來掙訓練費。因為家裏窮,訓練條件一直比較艱苦,但她並不想放棄。而就在她奪冠後兩個小時,斯裏達蘭的同事辛格又超越中國隊金源,以0.04秒的微弱優勢奪得女子3000米障礙賽金牌。 “奇跡的冠軍”將給斯裏達蘭和辛格帶來12.5萬美元的獎勵,兩人的故事也算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現實版。

  “一休”師傅馬術雙冠

  日前結束的亞運馬術三項賽,“每天唸佛”的日本和尚騎師佐藤賢希一人獨得團體、個人兩枚金牌,表現頗為搶眼。據佐藤介紹,他家在長野縣屬名門望族,有座規模不小的寺廟,祖父、父親代代世襲主持的位置,他10歲也入了佛門,等待父親將來將住持傳位於他。這不免讓人想到一休小和尚,只不過佐藤不熱衷腦力運動,他全家都熱衷於馬術,擁有一個馬術俱樂部,養了20匹馬。受家人的影響,佐藤從7歲起就開始接觸馬術。佐藤説,自己每天早上唸經,然後進行馬術訓練,“這樣我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能幫助自己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

  佐藤從小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騎手。為此,他2008年專門到德國進行了長達1年的專業訓練。至於近期目標,則是倫敦奧運會上拿牌,然後“退役”,好好做一個和尚。

  澳門聽障公務員真“鐵人”

  本屆亞運會女子鐵人三項選手、在中國澳門民政總署擔任文化康體部技術輔導員的許朗,更應該去參加殘亞會的,她5個月大時就因醫療事故導致了雙耳失聰。但許朗一直以健全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2001年練習鐵人三項,上屆亞運會獲得第12名,這次榮獲第四,差點兒就拿了獎牌。 “進行自行車訓練時,經常因聽不到後面有汽車開過來,而與高速行駛的車子擦身而過。還有一次在澳大利亞比賽,酒店的火警響了,別人都跑出去了,就我沒出來,好在沒出什麼事。 ”由於工作忙碌,許朗只能抓緊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時間,各訓練1個鐘頭。為參加亞運會,她還特意向單位請了6天假。

  而男子鐵人三項賽,冠軍選手賽後洗了澡吃了飯,26歲的蒙古國選手幹蘇赫還在路上。而當他終於接近終點,賽道邊響起了掌聲,人們像迎接冠軍一樣夾道歡迎他這位最後一名。據悉,幹蘇赫是一名金融分析師,特長是幫人理財。最近四年,他才在每天下班後練習鐵人三項。蒙古沒有公開水域供他練習,所以幹蘇赫一直在室內游泳池訓練,到了冬天只能徹底休息。

  科威特選手多“富二代”

  雖然科威特被全球禁賽,但194名科威特運動員還是自掏腰包,以個人名義參加了廣州亞運會。臺球選手穆斯利姆告訴記者,比賽獎金對這些科威特運動員不算什麼,“政府每個月給大學生補貼100第納爾,我家裏還給我零花錢,根本用不完。在科威特只有一家臺球房,一間40個人的俱樂部,玩臺球是一種消費。 ”看著科威特運動員拿的LV包,手裏的I-PHONE4手機,就知道他們家境不錯,應該是“富二代”。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