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亞運動態

律師志願者:做亞運會的法律“智囊團”

時間:2010-10-28 10:16   來源:新華網

  接到亞組委的“求助”電話後,年輕的女律師嘉海霞立即啟程,漂洋過海從英國飛赴香港,與亞運會的贊助商進行了一場“艱難”的商業談判。

  “雖然不用在亞組委上班,但每個律師志願者都要做好準備,在亞運期間24小時待命,”嘉海霞説。

  身穿西服套裝,出入高檔寫字樓,談判桌前能講一口流利英語,法庭之上憑三寸不爛之舌據理力爭,他們就是亞運會的律師志願者。在廣州亞運會舉辦期間,律師志願者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向亞組委和參賽人員建言獻策,提供法律諮詢,成為預防化解涉亞運糾紛的重要力量。

  據廣東省司法廳律師工作管理處介紹,廣東的律師志願服務團主要由來自廣州、佛山、惠州、清遠四個賽事舉辦地的50名律師組成,另外廣州市司法局還推薦了30名資深律師作為律師顧問團,與志願團一起為亞運會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廣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陳偉雄告訴記者,律師志願者是“精英中的精英”,對智慧財産權糾紛、醫療糾紛、酒店餐飲行業服務規則、體育仲裁規則較為熟悉,基本上都能用英語交流。律師服務志願團團長由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歐永良擔任。

  來自博厚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詹禮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宗涉亞運案如果走正常的司法程式,答辯一個月,舉證一個月,到亞運會結束,也未必能等來一審判決結果。考慮到亞運會舉行時間短,涉及的矛盾糾紛較為特殊,詹禮願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建議,設立專門審理亞運案件的特別法庭。

  這一建議得到廣東高院的採納。在廣州市番禺區、天河區等賽事場館集中地,市、區兩級法院都設立了亞運特別法庭或合議庭,通過簡化案件的審理程式,特別法庭把結案時間壓縮到最快10天,實現了“一站式”糾紛處理。

  畢業于廣州體育學院足球班、1993年取得律師資格的鄒耀明,是最早在足壇掀起“打黑”風暴的律師之一。他認為,亞運會的各項賽事都要有完善的比賽規則,仲裁員必須儘快熟悉各項規則制度,從根源上堵住假球、黑哨。

  “就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律師志願者要做亞組委的智庫,保證亞運會順利舉行,”詹禮願説,“許多法律問題我們必須考慮在先,譬如,一份商業合同裏亞組委和商家各要承擔哪些權利義務,商家的哪些行為是打‘擦邊球’做廣告,侵犯了亞組委的智慧財産權……這樣才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哪有法律糾紛,哪就有律師志願者的身影。有時,為了簽下一份合同、解決一單官司,律師志願者不得不捨棄休息時間。“這不是某個人風格高尚,事實上,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務已經在廣東律師界形成了一種氛圍,”詹禮願説,“只要是公眾需要的,無論需求大小,我們都會挺身而出,為解決社會問題、矛盾糾紛貢獻力量。”(記者毛一竹)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