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殘運賽艇隊迎來大滿貫 隊員來自各行各業

時間:2010-12-15 10:29   來源:新華社

  在賽場上,用槳劃撥粼粼水波,奮力衝向終點,身姿矯健優美,突顯出來的力量感和暴發感讓人幾乎忘記了他們是殘疾人;在觀眾望不著的賽道終點,一大群輪椅在岸邊等候著,他們從水中上來後,坐上了輪椅,生活還在繼續。

  入冬的廣州有點涼意,市郊風景優美的廣州市國際划船中心卻熱熱鬧鬧,今天這裡是中國殘疾人賽艇隊的舞臺。這支年輕的隊伍,克服了來自各行各業、怕水等諸多障礙,在北京殘奧會取得突破性成績後,在亞殘運會上再次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巔峰時刻。

  “新人”隊伍走向巔峰時刻

  本屆亞殘運會上,來自中國、中國香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的38名運動員參加了賽艇比賽。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16歲。

  中國賽艇隊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包攬了AS女子單人雙槳、AS男子單人雙槳、TA混合雙人雙槳、LTA混合私人單槳有舵手四項比賽的全部金牌。

  這支所有人都是冠軍的年輕隊伍隊員有:張金紅、譚業騰、單子龍、童嬋杜、陳連佳、黎明、林翠芝、王尉、曾海燕。其中除了三個人參加過殘奧會,幾乎全是新人。

  “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在頒獎臺前,不斷有隊友將自己獲得的鮮花塞給中國殘疾人賽艇隊主教練劉曉春,她手捧著一大把鮮花,開心地對記者説。

  我國殘疾人賽艇隊2006年3月在廣州成立。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賽艇首次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剛成立的殘疾人賽艇隊表現突出,拿到了首枚金牌。而亞殘運會,他們又迎來了一個大滿貫。

  為中國賽艇拿到殘奧會史上第一枚金牌的廣東名將單子龍在亞殘運會上,再次與搭檔一起,走向人生的巔峰:以領先對手50多米的優勢,奪得TA混合雙人雙槳冠軍。他説:“我一直在廣東國際划船中心訓練,我也是廣州人,今天在家門口參加比賽,聽到中國觀眾的加油聲,我感到很受鼓舞。”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

  教練劉曉春介紹,賽艇隊裏面,沒有多少人是正式運動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快要比賽了,然後提前幾個月訓練來自各行各業的隊員。例如,同樣拿到TA混合雙人雙槳亞殘運會金牌的單子龍曾經是一名髮廊師傅,而獲得AS女子單人雙槳冠軍的張金紅曾經在一家工廠工作。參加LTA混合私人單槳有舵手比賽的黎明在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讀書。

  “從學生、工人、理髮師轉變成運動員,這個過程比較辛苦”,劉曉春説,培養殘疾人運動員,首先要樹立他們的自信,抓住一切小小的細節,不斷地給他們鼓勵和表揚。“有了自信才能對項目産生興趣,找到運動的感覺。”

  因為身體的缺陷,很多殘疾人本身就害怕水,肢體殘疾的人尤其不容易在水中保持平衡。“學游泳”是培養賽艇運動員前期的較大工程。但是,殘疾人賽艇隊的運動員咬著牙把自己內心對水的恐懼克服了。

  現年24歲的張金紅如今已經不怕水了。她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在進入賽艇隊之前,沒接觸過體育項目。但因為天生懼水,她曾經好幾個月都沒有學會游泳。“在2007年已經臨近德國慕尼黑世錦賽,教練給我下了"最後通牒",給我最後一個機會讓我在賽道碼頭學會游泳,不然不可能讓我穿著救生衣參加比賽。我心裏一急,那次突然嚇得學會了。”

  看起來他們划槳的頻率不高,其實1分鐘要劃到36-38槳,體能消耗非常大。在比賽之前,中國賽艇隊在肇慶星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進行過長達2小時的來回滑行1000米水上訓練。很多隊員“苦到説不出話來”,都咬牙挺過來了。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