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殘運會四大看點:彰顯人性之美 挑戰生命極限

時間:2010-12-13 08:24   來源:《廣州日報》

標槍比賽。

田徑比賽。

坐式排球比賽。

  比賽日第1天

  在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前的發佈會上,盲人記者楊青風向亞殘奧委會主席拿督扎納爾阿布扎林提出一個問題:“請問阿布扎林先生,您是如何看待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健全人是不是認為這樣(比賽)特別殘酷?”

  看來,這是一個殘疾人和健全人都感到迷惑、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阿布扎林説,讓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和競賽,意義在於“讓他們的家人和健全人理解,殘疾人是很重要的,也是家庭和國家的財富,是人類文明的使者。”

  事實上,阿布扎林已經表明,亞殘運會作為展示殘疾人風貌的載體,其價值遠遠超過比賽本身。那麼,廣州亞殘運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點?

  ■本版撰文:

  本刊記者 孫嘉暉

  通訊員 周嘉鴻 平曉娟

  本版圖片:新華社

  競技之美

  追求極限 超越自我

  當人們對殘疾人運動的激烈程度有所顧慮時,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表示,他們的表現會讓世界為之震驚。此言不虛,隨著全球範圍內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和扶持,殘疾人體育運動得到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很多項目已經邁出國際化、職業化的步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每年的四大滿貫網球公開賽期間,都會舉行國際水準的輪椅網球賽,而這項比賽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並定期舉行獨立的大滿貫賽事。另外,歐洲輪椅籃球聯賽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中國輪椅籃球隊隊員鄧建春,2010~2011賽季就開始代表西班牙布爾格斯的蒙特爾隊參加乙級聯賽。

  “有機會參加歐洲的聯賽,我感到很自豪,”鄧建春表示,“西班牙的輪椅籃球聯賽體系發展完善,分三個級別,甲級聯賽的水準很高,許多優秀的外援都在甲級聯賽打拼。”這些項目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殘疾人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而殘奧會和亞殘運會都會從中受益。

  廣州市副市長、廣州亞殘運會副秘書長陳國告訴記者,本屆亞殘運會總共設置了19個競賽大項,其中,有17個項目是北京殘奧委會項目;國際殘奧委會把其中的15個項目比賽作為2012年倫敦殘奧委會的積分賽,使亞殘運會在組織形式上與殘奧委會相對一致。

  同時,考慮亞洲地區的殘奧運動現狀,還設置了羽毛球、保齡球等在亞洲地區有良好基礎的非殘奧項目。本屆亞殘運會有很多比賽是具有一定觀賞性的,例如輪椅籃球、坐式排球、盲人門球、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等,競爭性、技術性都很強,值得大家關注。

  由於亞洲地區殘奧水準發展不一,為照顧各代表團,組委會在競賽報名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讓各代表團均能在廣州的賽場上展示自己的特色。本屆亞殘運會,有超過50%的選手屬於新面孔,可以預見,實力比較接近,競爭將異常激烈。

  禮儀之美

  文明觀賽 享受樂趣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大賽在廣州舉辦,觀眾的欣賞水準和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文明觀賽的禮儀需求也顯得越發迫切。陳國特別提醒觀眾注意兩件事:一是要遵守賽場秩序,二是要遵守觀賽禮儀。

  觀賽禮儀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和健全人比賽的禮儀相同的。比如,在觀看網球比賽時,要等到死球後再鼓掌。其二,則是更加尊重場上對陣雙方,對所支援的選手由於對手低級失誤而得分時也不要過分加油喝彩,要體現出對選手的尊重。事實上,每位觀眾都不是單純的旁觀者,而是比賽中的組成部分,有時候甚至是比賽中的一道風景線。

  只有看懂比賽、理解參賽選手的觀眾,才能夠充分享受比賽樂趣,並從中汲取力量之美和文明營養。

  人性之美

  奮鬥不止 自強不息

  “體育不僅僅是贏得勝利,拿到獎牌,更重要的是,在比賽過程中,不論輸贏的拼搏進取精神。”克雷文如是説。作為一名參加過5屆殘奧會的輪椅籃球選手,克雷文認為體育是除了家人以外最重要的夥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市民想到賽場為選手們加油助威。陳國表示:“我們不僅要觀看競技水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看比賽去體驗殘疾人運動員的頑強拼搏精神,去體驗殘疾人挑戰生活的勇氣,去體驗生活的意義,進而鼓勵人們關心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

  今年6月,廣州曾舉辦全國盲人錦標賽,廣東工業大學組織學生到現場觀賽。“賽後,廣工的校長很有體會地説,學生看了以後,受到了教育,學習自覺性大大增加。”陳國告訴記者。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中國殘奧委會秘書長趙素京表示,取得好成績、增進友誼、備戰倫敦奧運會、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是代表團的四大目標。據介紹,自今年9月底以來,對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精英進行了選拔,然後分別趕赴各基地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集訓。趙素京説,目前,他們的競技水準、愛國主義精神、文明素養、體育道德風尚等已經有了很大提高,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作為一支高水準的運動隊和文明之師,他們將力爭展示中國的新良好形象。

  可以説,所有參加本屆亞殘運會的運動員,都是亞洲各地的精英選手,經過一系列大小比賽的磨煉脫穎而出。而且,他們當中很多人將出現在兩年後的倫敦殘奧會上。

  科技之美

  蝶變升級 永無止境

  2008年北京殘奧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刀鋒戰士”、南非著名殘疾人運動員皮斯托瑞,借助義肢在殘奧會男子100米T44級比賽中以11.17秒的成績奪得冠軍,更是令人為之一震。他膝蓋下那兩條閃著寒光的黑色刀鋒形狀的碳纖維簧片,正是他的專用比賽義肢——獵豹。

  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健全人來説,11.17秒的百米速度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先天殘疾、借助義肢跑遍世界的皮斯托瑞,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壯舉。應該説,是現代科技幫助他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個競賽場館都配置了各種高科技設備,以確保亞殘運會比賽順暢進行;而參賽選手的一些輔助裝備也價值不菲,這些都彰顯著科技的人性化魅力。

  在本屆亞殘運會上,很多比賽項目需要借助輪椅來完成,而近年來,一些國際大賽已經成為殘障輔助設施和比賽器械的博覽會。

  一位無障礙專家告訴記者:“和其他國際性賽事一樣,殘奧會和亞殘運會也成為各廠商爭相展示的場所,一些科研機構也會根據殘障人士的更高需求,研發出新一代高科技産品,這對於殘疾人來説,也是一大福音。”

  當然,科學的訓練方法和體能恢復方法,同樣是各代表團在場下比拼的關鍵。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