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愛心傳播文明 續寫亞運志願服務精彩華章

時間:2010-12-06 09:58   來源:廣州日報 

  張廣寧呂世明出席廣州2010亞殘運會志願者誓師大會 殷切寄語廣大志願者——

  ● 廣州亞運會的圓滿成功,離不開廣大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凝結著廣大志願者的辛勤勞動。實踐證明,志願者是廣州亞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力量,志願者的微笑是廣州城市文明的完美象徵

  ● 與亞運會相比,亞殘運會在比賽程式、服務標準、設施要求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志願服務更加體現以人為本、殘健共融的人文關懷。希望廣大志願者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全力以赴,在廣州亞殘運會這個舞臺上奉獻愛心、傳播文明、播撒希望,續寫精彩華章,為確保廣州亞殘運會溫馨、圓滿、成功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 要以辦好亞殘運會為契機,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志願服務精神,廣泛開展扶殘助殘志願服務活動,在全社會倡導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服務殘疾人的文明風尚,充分彰顯廣州以人為本、開放包容、和諧文明的城市形象,推動廣州殘疾人事業和志願服務事業實現新發展

  “我承諾:牢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團結協作,不求回報,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為‘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的共同目標貢獻力量!”在第25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昨日下午,亞殘運會志願者誓師大會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舉行。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廣州亞組委、亞殘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廣寧出席並作講話,並與中國殘聯副主席、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呂世明共同為亞殘運會志願服務紀念首日封揭幕。

  會上,亞殘運會志願者形象大使白岩松、邰麗華、周楊靜帶領志願者代表鏗鏘宣誓。呂世明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方旋共同為“全國志願者助殘培訓基地”授牌;市委常委、秘書長陳如桂為“志願助殘示範崗”頒牌;副市長、廣州亞組委、亞殘運會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許瑞生為亞殘運會志願者愛心大使頒發證書;市政府副秘書長、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副秘書長林道平為亞殘運會志願者頒發錄用證書。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廣州亞組委、亞殘運會組委會志願者部部長王煥清代表廣州亞組委、亞殘運會組委會志願者部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亞運會志願者形象大使鐘南山,中國殘聯“愛心大使”、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燕菲,廣州亞殘運會培訓顧問韓潤峰、北京殘奧會志願者培訓專家林達,奧運冠軍陳小敏、勞麗詩和跳水世界冠軍余卓成,以及廣州亞運會志願者代表、廣州亞殘運會志願者代表等共800多人出席大會。

  (下轉A6版)

  (上接A1版)張廣寧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和廣州亞組委、亞殘運會組委會,向全市廣大志願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廣州亞運會志願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緊張奮戰在廣州亞殘運會工作一線的志願者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説,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全省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廣州成功舉辦了一屆高水準、有特色的亞洲體育文化盛會,全面兌現了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贏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讚譽。廣州亞運會的圓滿成功,離不開廣大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凝結著廣大志願者的辛勤勞動。實踐證明,志願者是廣州亞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力量,志願者的微笑是廣州城市文明的完美象徵。

  張廣寧強調,廣州亞殘運會是繼北京殘奧會後我國再次舉辦的國際綜合性殘疾人運動會,也是亞洲殘疾人體育組織重組後舉辦的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與亞運會相比,亞殘運會在比賽程式、服務標準、設施要求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志願服務更加體現以人為本、殘健共融的人文關懷。希望各有關部門認真總結、借鑒廣州亞運會志願服務的成功經驗,以更嚴的標準、更高的要求,更加細緻地做好各項工作,有效保持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賽會志願者工作銜接,切實落實志願者人崗對接,強化扶殘助殘培訓演練,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志願者管理團隊和志願者隊伍,同時全面落實志願者工作保障,充分調動志願者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亞殘運會志願者工作順利進行。以辦好亞殘運會為契機,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志願服務精神,廣泛開展扶殘助殘志願服務活動,在全社會倡導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服務殘疾人的文明風尚,充分彰顯廣州以人為本、開放包容、和諧文明的城市形象,推動廣州殘疾人事業和志願服務事業實現新發展。

  張廣寧最後寄語廣大志願者朋友們,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全力以赴,在廣州亞殘運會這個舞臺上奉獻愛心、傳播文明、播撒希望,續寫精彩華章,為確保廣州亞殘運會溫馨、圓滿、成功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王煥清在致辭中表示,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志願者部將有針對性地加強扶殘助殘崗位培訓和實訓演練,切實增強助殘意識和服務能力,確保每一位亞殘運會志願者具備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努力為參與亞殘運會的殘疾人朋友提供專業高效、優質得體的志願服務。

  會上還舉行了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者旗幟交接儀式和集體換彩儀式,以及廣州志願者與全市重殘青少年“一對一”結對儀式。(記者譚秋明 通訊員史偉宗、吳楚斌、岳嘉)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