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盤點中華臺北隊亞運會亮麗表現

時間:2010-11-27 1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電 臺北消息:第16屆亞運會27日晚在廣州閉幕。中華臺北代表團收穫13金,取得史上第二佳的成績。

  中央社的報道稱,中華臺北隊27日結束所有亞運賽程,總計獲得13金、16銀與38面銅牌,金牌數排名第7,這也是1998年曼谷亞運的19金後,中華臺北隊12年來最佳的成績。

  奧運項目方面,蕭美玉在自由車(自行車)公路賽以“黑馬”姿態奪下金牌,王文堂、劉元凱、蔡孟霖與易緯鎮所組成的男子400公尺(4100米)接力賽,幫助中華臺北獲得銀牌,這都是含金量相當高的重點項目獎牌。

  中央社的另一篇特稿,題為《史上次佳13金 令人驚喜》。文章説,這一屆亞運雖然夾雜著遺憾,也充滿驚喜,出征前中華臺北代表團無人敢預測金牌數,但是不得不暗自盤算,只要超過上屆多哈亞運的9金就算過關。

  結果拚到鳴金收兵,不但突破在中國大陸舉行的3大運動會“零金魔咒”,且以13金作收,儘管戰績不及1998年曼谷亞運的19金,並非空前輝煌,但中華臺北代表團凱旋榮歸,應當之無愧。

  文章續稱,更可喜可賀的是,中華臺北奪金健兒平均年齡不到24歲,其中最幼齒的跆拳道女將黃顯咏只有17歲,其次滑輪溜冰(輪滑)雙金得主宋青陽、跆拳道金牌魏辰洋都是18歲、男網雙金楊宗樺19歲。這些廣州亞運的佼佼少年郎、風光妹,下屆亞運在韓國仁川舉行時,將更增衛冕金牌的希望和本錢。

  另據《聯合晚報》報道,中華臺北代表團在廣州亞運總共獲得13金、16銀、38銅,“體委會”競技處27日在廣州已在估算發放獎金數目,選手部分達到2億640萬元(新台幣,下同),有功教練獎金還未完全精算,至少也有1千多萬,亞運獎金總額應有2億2千萬。雖距離曼谷亞運發放的4億2720萬獎金,還差了2億,但這已是歷經數次修改獎金標準後,單屆運動會發出最多獎金一次。

  單項獎金最多的,依次為棒球的3600萬,軟網的3510萬,網球的3480萬,三項合計達到1億590萬,佔了總數一半;個人部分,以詹咏然和軟網的李佳鴻各奪2金1銀,各領750萬居首。

  《聯合晚報》的一篇特稿還指出,中華臺北代表團慶豐收之餘,更應該正視國際體育的現實競爭。如果13金可以喚醒當局對臺灣體育發展更多重視,官員可以真正去了解運動生態,認識國際體育文化,去關心主流運動,理解臺灣奪牌主力項目,並給予最適當的鼓舞和資源,這才是13金背後更重大意義。(完)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