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圖説亞運

勝敗是浮雲 拼搏真英雄

時間:2010-11-16 07:49   來源:廣州日報

  

榮耀和勝利絕非體育的全部 體育精神在亞運賽場處處閃爍

  新聞點眼: 奧林匹克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但體育的本質是參與,是激情,是熱愛,勝利和榮譽只是附加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成敗得失轉頭空,唯有對體育的追求和對自我的超越永恒不變。就讓我們從下面幾則新聞中,體味一下閃爍在廣州亞運賽場的真正的體育精神。 文/記者周婉琪、黃維

  他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成績,更是挑戰自我

  聽障人士真“鐵人”

  我們在女子鐵人三項的比賽中見識到一位真正的“鐵人”,來自中國澳門代表團的許朗不但是業餘運動員,還是位聽障人士,她最終獲得了第4名,賽後更讀著唇語接受了媒體採訪。

  許朗説:“媽媽從小就訓練我,教我唇語,儘量讓我融入到健全人士的群體生活中。”因為聽力有障礙,她在單車訓練時依然經常會遇到危險狀況:“因為我聽不到聲音,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汽車從背後開來。”2006年,許朗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府單位找了一份工作,也成為了一名業餘鐵人三項運動員,為了這次能參加廣州亞運,她特意向單位請了6天假。

  舉重選手的“微型”杠鈴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女子舉重58公斤級B組的比賽中,有一名選手特別引人注意,她就是東帝汶選手——阿戈斯蒂尼亞蒂爾曼。在日本、菲律賓等強手普遍首次試舉要的80公斤以上的重量不同,她首次試舉僅要了35公斤的重量。和其他運動員試舉時杠鈴大大的“一盤”相比,她的杠鈴頂多只能算一個“小碟子”。但當她舉起那35公斤的杠鈴時,東莞體育館的觀眾仍然對她這種充滿體育精神的奮力一搏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他們不是專業選手,反而更享受體育快樂

  日本龍舟上全是男護士

  龍舟是廣州亞運會新增的比賽項目,也是非奧運會項目。中國隊的選手中就有眾多來自我們廣東的農民,而代表日本參賽的22名選手則是看護師,也就是男護士,均來自日本的相生市。日本龍舟隊的教練河田英幸説:“護士本來就是要接受堅忍的職業,需要忍耐,而男護士這個職業更是如此,所以我要讓大家看到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都覺得我們都是很棒的。”

  自費備戰也開心

  參加激流迴旋比賽的施磊是第一次參加亞運會,此前他還參加過3年前的德國皮划艇迴旋世錦賽,最終名列第99名。一直以來,他都是自費訓練和比賽。今年24歲的施磊為了專心備戰,半年前辭掉了香港教育局公務員的穩定工作,中國香港隊終於贊助了他一艘皮艇。

  對手犯規 東道主大度面對重賽

  在中國隊與菲律賓隊的女子斯諾克團體賽中,菲律賓隊犯規,後被中國隊發現提出了申訴。裁判原本有權力作出取消比賽成績的裁決,但中國方面為了發揚東道主精神,願意作出讓步,同意讓菲律賓隊修改名單,按規則派出原本應該出場的選手完成比賽。

  面對中方的讓步,菲律賓隊依舊不願讓步,結果,裁判組最終宣佈重賽。中國隊最終以3比0贏得了這場充滿了戲劇性的比賽。

  賽後當值主裁判對中方在這次爭議面前表現出來的讓步和大度給予了高度評價。

編輯:王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