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您的位置:首頁-專題-體育-第16屆亞洲運動會-亞洲諸強

亞運瘦身難改怪現狀 中日韓壟斷令小國一金難求

時間:2010-11-16 1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42個大項,476個小項,賽事規模是奧運會的1.5倍——正在廣州舉行的第16屆亞運會已經創造了亞運歷史上一個空前絕後的紀錄,這也是當今世界綜合性運動會的規模之最。不過,龐大的賽事規模卻更加凸顯了亞洲體壇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中日韓三強幾乎壟斷每屆亞運會2/3左右的金牌,一些小國至今一金難求,當舉辦亞運會日益成為大國專利時,小國如何在亞運賽場上獲取佳績也成了亞洲體壇面對的一大難題。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奧會大刀闊斧地對奧運會實施了“瘦身”改革,但同期舉辦的3屆亞運會的規模卻在不斷擴大。廣州亞運會的比賽設項在上一屆多哈亞運會已創造歷史之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個大項、53個小項,正像亞奧理事會中國澳門籍委員蕭威利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説,龐大的賽事規模已經導致亞運會很難再由亞洲中小國家承辦,即使對於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來説,舉辦亞運會也須承受不小的壓力。

  對亞運會進行“瘦身”的呼聲早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舉辦之前就已經出現,但“瘦身行動”真正實施卻並不容易,多哈和廣州方面都有辦一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亞運會的意願。作為承辦者,雖然面對賽事規模越大、組織難度越大的挑戰,但對比賽項目的,卻都願意增加,而不是減少。

  龐大的賽事規模給承辦者在安保、交通、住宿等方面製造了空前壓力,多哈亞運會就因為比賽規模過大,導致運動員村的設計容量無法滿足需求,部分代表團成員只能臨時被安排到幾艘遊輪上居住。

  龐大的賽事規模也導致一些觀賞性差或對主辦國來説十分冷門的項目進入了亞運會,對賽事的整體品質産生影響。

  蕭威利表示,基於以上幾點考慮,亞奧理事會最終決定,自2014年仁川亞運會開始,實行新的“28+7”設項方式,即28個奧運項目為亞運會常設項目,其餘7個非奧項目為每屆亞運會都可以進行調整的臨時項目,亞運會的規模今後將被限制為35個比賽項目,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每屆的規模都在擴大。

  但對於亞奧理事會來説,亞運會“瘦身”並不意味著捨棄那些被縮減掉的項目。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今天在廣州亞運會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亞奧理事會近些年創立了亞洲室內運動會、沙灘運動會、青年運動會等新的運動會形式,這些運動會的存在基本可以保證任何被亞運會調整出來的項目,都有新的賽事平臺可以利用。

  新創立的這些運動會風格迥異,但最重要的是這些運動會因規模要比亞運會小很多,承辦方的預算可以大幅度降低。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認為,因為運動會形式的多種多樣,亞洲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承辦賽事。

  目前,亞洲已經擁有11項洲際運動會,是運動會種類最多的洲,室內運動會、沙灘運動會等形式在其他洲聞所未聞。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表示,種類繁多的大賽可以為更多的亞洲青年和運動員提供比賽機會,因為很多亞洲運動員沒有能力去參加奧運會,但他們可以參加亞運會或亞洲的其他運動會。

  不過,這些新設立的運動會因為受關注度較低,遠未形成像亞運會那樣的影響力。對於承辦城市來説,舉辦這些賽事所能獲得的商業和社會效益也十分有限。蕭威利介紹:“和亞運會、亞冬會實行申辦制不同,亞洲室內運動會、沙灘運動會等都實行輪辦制,由亞奧理事會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協商確定承辦城市。”

  但實際上,擺在亞洲很多經濟欠發達國家和中小國家面前的難題,並不是自己的運動員缺少比賽機會,而是他們連參加比賽的資格都很難獲得。這些國家及地區要麼是因為經濟貧困,無力發展體育事業,要麼是因為競技體育水準較低,很難為有潛力的運動員創造較好的訓練條件。

  本屆亞運會,當中國代表團得到第1000枚亞運金牌,日本代表團即將奪得第2500枚亞運獎牌時,巴勒斯坦、葉門、不丹、寮國、東帝汶、阿富汗和柬埔寨等11個國家和地區至今尚未獲得亞運獎牌,亞洲各國、各地區之間體育發展水準的巨大差距,已經比亞運會因龐大賽事規模帶來的消極影響更嚴重。

  幫助體育小國提高自身能力參與亞運比賽的競爭,已經成為亞奧理事會和亞洲體育大國的責任。對此,仁川亞組委公共關係部主管鄭潤僖今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我們不再把舉辦規模最大的亞運會作為自己的目標,而是借舉辦亞運之機在幫助亞洲體育不發達國家的工作上留一份遺産。仁川亞組委從辦賽預算中撥出2000萬美元設立基金,用於改善亞洲體育不發達國家的訓練條件和師資培訓。”

  正是這一“扶弱”理念,對仁川擊敗新德里贏得2014年亞運會主辦權起了關鍵作用。亞奧理事會多數委員對仁川的支援,也顯示了亞洲在改變中小國家和一些地區的體育弱勢地位方面的強烈願望。
編輯:朱媛媛